她先組織了一支勘探隊,主要去探查煤礦和鐵礦,她圈了幾個位置,印象中這幾處都是儲量豐富又容易開採的高質量礦藏,主要分布在河內、河東,鮮卑也有鐵礦和煤礦,距離土默川不遠,許是藏得比較深,鮮卑人還沒發現所以沒開採出來?
總之,姜從珚相信自己廣撒網總能找到幾處適宜開採的。
又基於現在的人口分布和交通條件,她最終決定在前套和土默川中間靠近黃河的位置興建一座大型冶煉廠。
這個位置離礦山近,有水源,還能背靠河套地區滋養出的大量人口得到充足的勞動力,再合適不過。
去年跟付鐵匠商量過的由炒鋼法轉灌鋼法,已在作坊中做過許多次實驗,依舊不太穩定,有待改良,但經過驗證,這條工藝路線是可行的。
等到工藝成熟,大型冶煉廠建起來,到時不知能產多少鐵。有了鐵,打造出相應的工具,才能提高生產力水平。
除了煉鐵,第二大重要的是就是種地了。
眾人都知道煉鐵的事歸她管,姜從珚便傳出消息,願意墾田種地的部落,明年能分得一部分鐵質農具,至於武器,也說不定哦。
河套附近的部落不由心動了,姜從珚再以糖做甜頭,又拿去年那場大雪說事,只靠放牧終究不夠保險,牲畜一旦死亡,牧民們就沒了生計,要是一邊種地一邊放牧,便能大大提高抵禦風險的能力……如此一番遊說下,加上拓跋驍的威望,陸續說服了幾個部族,今年願意開墾四分之一的土地。
但他們部族裡沒有擅長種地的,姜從珚便跟若瀾商量,分派了些人手過去指導。一年過去,許多鮮卑人也學會了種田技術。
已是四月,此時墾田其實已經晚了,便是種下麥苗產量也有限,但萬事總有開頭的時候,要是一直不開始就一直不能發展。
與此同時,修建土炕的計劃也被提上來。
去年一場大雪,王庭情況還好,其餘各部情況受損卻不低,死了不少人和牲畜。
更別說以姜從珚知道的歷史,明後兩年的天氣會比去年更惡劣,正是這惡劣的氣候,成了烏達鞮侯南下的導火索。
對於這事,各部倒沒反對,尤其他們在春季大會來到王庭,聽別人說到去年的情況,許多帳篷都被壓垮了,姜從珚修建的土屋卻十分堅。挺,都很感興趣,紛紛來請教。
土屋看起來簡單,其中夯土可是項考驗技藝的大工程,想要更為結實的話,還需要加入糯米漿、石灰粉等原料。
製糖也需要糯米,鮮卑並沒有這麼多資源,還好能通過曲姚那條線從中原購入。
去年開了邊貿,除了秋季朝廷組織的鐵馬交易,其餘時間管得也不太嚴,便給了許多人鑽空子的機會,也方便了她從中原購入各種物資。
姜從珚想建的房子也動工了,並不在她寢帳這邊,在幾百米外重新圈了一片地,離胭脂湖更近了些,占地不算大,只有二十來間屋子,還包括了阿榧她們這些侍女的住處,但她很滿意,這也算是她親手打造的一個家吧。
……
張徇有職務在身,能抽出時間親自來鮮卑一趟已十分難得,停留十來日,終於要啟程回涼州了。
姜從珚捨不得,卻沒開口挽留,只讓人備上上好的草料,將馬兒餵得飽飽的,又叫朱大娘做了許多耐放的吃食和各種醬,讓三哥帶著路上吃。
當然還少不了給外祖父外祖母還有幾個兄弟姐妹的信,除了正事,她還特意給表姐們寫了三哥被蘇里誤會打了一頓的事,想必她們知道了,到時又有的熱鬧了。
除去不幸早逝的二哥,張家孫輩總共還有六個孩子,所有兄弟姐妹中就屬三哥最。
從來都是他看別人吃癟,現在好不容易有件糗事,自然要跟大家分享分享。
張徇拿到她的信,斜眼看過來,「你在信里都寫什麼了?」
姜從珚微微一笑。
她不說張徇也猜到了,「祖母說你是所有小輩中最乖的一個,我覺得祖母看走眼了。」
姜從珚嘟起臉,不滿地看著他。
「好了,不跟你鬥嘴了,我要出發了。」
姜從珚命人把自己準備的禮物裝上車,張徇看到情況,「行了行了,少裝點吧,馬兒都要拉不動了。」
姜從珚哼一聲,「這些都是我的心意,你要好好帶回涼州,一件都不許少,一件都不許壞。」
張徇嘆氣,「遵命,我的姑奶奶。」
這還差不多。
一切都收拾好,趁著太陽剛出來,張徇終於要離開王庭了。
姜從珚去送他,拓跋驍竟也親自去送。
他說:「他是你兄長,我去送行也是應該的。」
這話說得冠冕堂皇,可能不能把周身快要溢出來的開心收一收。姜從珚沒好氣地白他一眼。
張徇來時隊伍龐大,今日離開,卻只有二十多騎。
兩人剛才鬥了幾句嘴,可真到要分別這一刻,姜從珚還是傷感。
「三哥一路保重。」
「你也是,你在鮮卑要好好的。」張徇說完,視線移向拓跋驍,「漠北王,希望您今後能一直這般愛護阿珚,如此涼州二老就放心了。」
拓跋驍沉聲:「我自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