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她去留學,爸媽給了她一張每月定額的信用卡做生活費,又給了她一張餘額巨大的儲蓄卡做備用金。
看到那麼多錢,她有些驚呆了。
她一開始過得也很節儉,每次有大額消費,比如要換手機、電腦或和朋友出去玩,她還會提前和爸媽報帳。
後來才知道,當她以為出國旅個游都是大額消費時,她哥已經在澳洲擁有了幾台豪車,還買了艘遊艇。
一次暑假媽媽來英國看她,她陪著媽媽在歐洲各國遊玩,看著媽媽在奢侈品店給她買買買,她連連說不要了,也太奢侈了,咱明天是不過了嗎?
而媽媽說:「不要太省著了,你也成年了,可以花錢了。」又嘟囔了句,「我們這麼省著也沒用!你哥手指縫一張就全漏出去了!」
也是在那個暑假之後,在媽媽的強行拔高之下,她的消費水平才開始提升。
她還想起她高中時,她哥哥在澳洲交了個女朋友,有一次帶著女朋友回國度假。
而僅僅兩個月時間,他女朋友便在各大奢侈品店買成了高級VIP會員。那些櫃姐沒有一個不認識她,一聽說她要來,都會提前布置好VIP室,備好點心下午茶恭候。
爸媽也覺得哥哥花錢太狠,只是看著連連上漲的股價,哥哥花出去的這些錢也只是個零頭,便沒多說什麼,只是叫他不要交了女朋友就忘了妹妹,讓他帶妹妹也一起出去玩兒。
她哥哥一向很會在小事上假裝孝順、假裝顧家,以此來哄爸媽開心——爸爸剛說這話,第二天哥哥便帶著她和女朋友三個人一起出了門。
逛街時,那個漂亮姐姐看中了一款包,價格高得嚇人。
而哥哥很痛快地說了句:「買!」
哥哥又在店裡走了走,挑來一個手鐲和一隻手表給她這妹妹試戴了一下,最後一起刷卡買了單,把手鐲和手表送給了她。
晚上回到家,爸媽問她:「哥哥都帶你去哪兒玩了?」
她很高興地從雙肩包里拿出哥哥送她的禮物,說:「哥哥給我買禮物了!」心里也覺得哥哥還是挺愛她的。
樸素的爸媽也誇了一句:「今天還算有點當哥哥的樣呢!」
直到後來,她自己也開始消費奢侈品,這才第一次聽說了「配貨」這回事,有一天午夜夢回忽然反應過來——
媽的,那哪是哥哥送她的禮物,那明明就是哥哥給他女朋友買包配的貨啊!
導致後來她哥每次送她和她媽媽某牌子的小首飾、小物件,她第一反應都覺得是配貨。
他們家維持在那個財富量級的時間並不長,不過五六年光景。
她和爸媽都沒怎麼享受到財富膨脹帶來的甜頭,唯一嘗到的是她哥哥。
後來實體業越來越不好做了,公司股價也在一路下跌。
她哥哥在這方面倒很敏感,在股價還沒跌到谷底前,催著爸媽拋掉了手中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