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里是團隊組織者,他在採訪中說了托馬斯的整個準備的過程用到了很多高科技手段,也同時感謝了整形外科、麻醉科和兒科等相關部門的配合,還簡單闡述了手術中遇到的緊急事件,以及他們已經在術前全部都做出了模擬,所以,手術才會如此成功。
文斯和喬希作為手術助手,儘量坐在一邊,看著老師說話。
誰知記者忽然轉頭看向了看上去年齡比較小的喬希。
喬希雖然已經34歲了,但可能平時除了工作就是回家,生活簡單至極,眼神也看上去清澈了一些,所以才會被記者誤以為是剛畢業的醫學生吧。
「這位也是神經外科團隊的嗎?是剛剛畢業的醫學生嗎?」記者有一種找到了新的話題的那種敏感性,覺得可以多寫一個專題,可以奪人眼球。
誰知,佩里都被記者給逗笑了:「哈哈哈,這位是L大MD,PHD雙學位,是我們的科研主要力量,這一次的手術決策都是她和我共同作出,她已經是住院醫師第六年了,快要結束培訓了,所以我要在最後一年讓她多為托馬斯打工……」
大概是覺得這樣說會令記者有些尷尬,所以佩里醫生順口開了一句玩笑。
就連喬希和文斯也被逗笑了,記者也知道自己好像犯了些錯誤,沒有好好了解每一個被採訪者的背景資料,只是對佩里醫生多了解了一些。
被提問了,喬希也不能不理記者,便接過了話題,說道:「是的,這一次我們要感謝現代科技的發展,這些也是手術成功的關鍵,希望以後這樣的連體嬰兒的父母將不用害怕,因為現代醫學一直在進步,未來的手術成功率也將會更高……」
這是喬希真正希望的,也是他們這些未來的醫生科學家們的使命。
文斯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在記者提問時,表現出了出色的社交技能,又是頂尖學霸,更是外科團隊的主要人員,記者終於抓住了另外一個點,想必這些都是觀眾喜歡看到的。
當天,喬希回家後,便在晚間新聞看到了自己出現在了新聞台上。
看著新聞上的自己侃侃而談,喬希有些不習慣,不確定地轉頭看向米勒醫生道:「這真的是我嗎?我看上去還挺厲害的?」
米勒醫生:「……是的,尤其是當那對孩子的父母說他們已經被數家醫院拒絕手術後,托馬斯最近很出名,當然,你也很出名,畢竟是少見的科研醫生,會得到很多醫院的關注,尤其是當佩里醫生說到你已經是第六年了,快要畢業了。」
聽到米勒醫生的分析,喬希才猛然想起佩里醫生在採訪的時候特意提到了她是第六年了,當時她還覺得奇怪,佩里醫生平時很少說這麼多話的,莫非他是故意提到的,是在給她打宣傳GG嗎?
每個神經外科的住院醫師在經過七年的漫長培訓後,都會前往各大醫院或者醫學院,如果自己有本事,又有重大的成績的話,那選擇當然也就會更加多。
想到這些,喬希看著電視裡的佩里醫生,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她似乎總是在遇到好心的前輩,不動聲色地幫助她。
「佩里醫生是個很好的人。」喬希輕聲道。
米勒醫生將她攬進懷裡,在她的發頂輕吻,笑著道:「即使他不這樣做,你也不怕找不到醫院,醫生科學家是很難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