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的大楚邊境,顓孫恬義成功拓土百里。如狼似虎的士卒驅趕著盜匪俘虜,在燒成一片焦土的前雨林中,開出了一條路,道路的盡頭,正在建立起一座城市。
西南各地張榜募民——來了就給地!要多少給多少,三年免稅。只有一個條件,不能撂荒,必須在今年入冬前種上東西,即使在冬天裡都凍死了也無妨,但必須有東西。
這消息飛一樣從西南到了西北、北方。
就與過去那些世界一樣,總是會有人為了更好的生活,願意離開家鄉拼一把的。尤其如今正逢盛世,百姓也知道西南大勝,盜匪死傷無數,國家有了新地。
老百姓攜兒帶女,扶老攜幼,向西南擁來。
就此,西南戰事已成定局。
年末,薛閣老稱病求去。按理元烈帝該挽留一二,但元烈帝果斷准奏。
薛閣老剛回家,兵部便上奏,願「歸糧」。
原定西南戰事至少要打上五年,朝廷積攢糧草就積攢了四年。雖然裡頭有不少陳糧,但開戰之後,糧食能吃就行。
結果這……兩年?動員的兵力遠遠低於原本的預期,許多準備投入戰場的一線兵馬都一直坐在軍營里啃乾糧,就沒輪上。甚至西南本地兵馬,多數也都是真·枕戈待旦——待到了戰鬥結束。
所以,積攢下的軍糧,就都剩了。
兵部左侍郎張泰和道:「陛下,前些年為西南戰事,各地多少增了稅賦,實在是辛苦了百姓。我們兵部商量著,是否可以用兵部之糧,抵扣明年百姓的部分賦稅?這些糧食都在糧倉里,其中很多都無需轉運。就是……臣等的祿米也是陳糧了。」
「陛下!」「陳糧好!」「對!陳糧好!」
群臣譁然,但多數是高興,這可是亘古未有之大功德,本朝新創啊。
刑部尚書道:「陛下,此事務必派出得力之臣昭告天下!不可給貪滑之人可乘之機。」
消息傳出,各地百姓果然都是拍手稱快,甚至有些百姓會去埋怨父母官,為何當年不多征些稅來,這樣明年他們減免的也更多了——不識數的百姓還是多的。
太子一黨徹底沉寂,歸糧這事看似與英王黨沒關係,但大家心裡都清楚,這就是英王黨在幕後推動的。因為這件事唯一的倒霉蛋,就是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