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寧笑盈盈給上首夾了條子母魚,「臣妾只是覺著,凡事最貴重也貴重不過您的玉體,偌大年紀,還辛苦為兒孫操持,何苦來哉?人家的事讓人家煩憂去,您若當真喜歡,等二嫂出了月,抱著小世子時常進宮給您請安就是了,骨肉齊聚一堂,豈不更和樂融融?」
見鄧太后並未反駁,徐寧又小心翼翼道:「況且雖說是隔代親,可差了輩的,總歸沒那麼真情實感,自己的兒女才該多疼哩……」
這也是她經驗之談,前世她是外婆的小棉襖,舅舅舅媽卻總當她是眼中釘,彼時她認為是大人們心胸狹隘,後來等她漸漸長成,反而覺著人之常情,若非確實偏心,誰會吃飽了撐的跟個垂髫小兒計較呢?
別看鄧太后這會兒疼小世子疼得跟什麼似的,那些皇子公主沒準都在背後咒罵,便是景德帝自己,難道就沒點微微的不舒服麼?他出生那會兒正是鄧太后最忙碌的時候,又要斗嬪妃又要斗娘家,還得分心邀寵,怕是沒多少功夫放在幼子身上,景德帝不知是何滋味呢。
鄧太后被她一番妙語逗笑了,隨即卻輕輕長嘆起來,吩咐掌事宮女去將皇帝請來。
她印象里,很久都沒跟兒子一起用過膳了。
景德帝正覺莫名其妙,還當母后想將老二家的長留在慈寧宮——這個麼,照他看其實不妥,倒不是怕老二家的捨不得,而是撫養這種行為本身就帶有一定政治傾向,將來議儲時母后若幫吳王說話,他是聽還是不聽呢?豈非徒增困擾。
哪知進門卻聽見小世子已經被 送回,不由得吃了一驚,母后這麼快就回心轉意了?
鄧太后不欲多言,只平靜道:「皇帝用過膳不曾?沒有就來用些吧。」
細心撥去那條紅燒魚上頭的薑絲,「哀家記得你只吃仔姜,明日叫他們換了來。」
那不過是兒時頑皮作祟,這些年景德帝的口味早就變了,不過,太后難得這般溫情脈脈與他說話,他亦識趣默認。
細想想,這般時光還真挺難得,他不再作為一位皇帝、一位父親,而僅僅是別人的兒子,可以盡情享受體貼與照顧。
徐寧知趣告退,把桌上一盤辣炒花蛤打包走了,她最近挺愛吃辣的。
景德帝心想,莫非又是她的巧思?
老五媳婦可真是……人中之傑啊。
*
一場風波消弭無形,吳王妃倍感慶幸,把徐寧更是看得如救世主一般。
自從小世子回來,她成天要抱著,片刻不肯放鬆,哪怕手酸了都不捨得放下。看她那副模樣,當真搶回了失而復得的珍寶。
其實,徐寧覺得胡貴妃所言有理,好歹聽上去還挺冠冕堂皇的,「你還年輕,正是適宜生育之齡,小世子雖討喜,難免礙著你與吳王相處,不如讓乳娘帶幾天也就是了。」
雖說吳王已有了庶子,但胡貴妃這樣出身的人無疑只看重嫡子,一個在她看來還遠遠不夠。&="&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