妯娌之中,唯獨李鳳娘沒來,自被鄧太后狠狠罰過之後,她總覺丟臉,許多場合都不肯露面,可無論如何,滿月禮這種大事也得捧個人場,可見她對徐寧的嫉恨實在已經超出理智,連流言蜚語都不顧了。
李三太太為此特意向徐寧致歉,直言自個兒教女不善,看那副卑辭厚禮架勢,若非人實在太多,她就要當場給徐寧跪下了。
沒辦法,她是李閣老的兒媳,得為李家利益著想,鳳娘得罪靜王妃無妨,李家卻承受不起這番炮灰。再者,但凡是個明眼人都看得出,楚王實非可造之材,如今吳王又被生母胡嬪連累,陛下屬意的繼位人選是誰,不就呼之欲出了麼?
於情於理,她都不敢與這尊大佛結仇,就算不能沾沾光,好歹別受到池魚之殃。
徐寧笑著將她攙起,「夫人太嚴重了,一碼歸一碼,我又怎會跟您過不去呢?」
李三太太千恩萬謝,本來想藉機再幫女兒求求情的,可在吳王妃一番暗示下,只得罷了,人家寬宏大量,她可不能得寸進尺,能保全自身就很不錯了,哪裡還管得了其他。再者,靜王妃並沒有做些什麼,是鳳娘非要同她置氣,想到此李三太太就一陣窩火,你倆可是正兒八經的妯娌,作甚要窩裡反,這樣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蠢哪!
嫡母進門時,徐寧並未特意相迎,待她跟那些夫人們一般禮數,王氏尚來不及發作,就聽說女兒動了胎氣,急急到偏殿看望徐馨去,好在常山已來把過脈,道只是受了點驚嚇,開些安神定驚的藥就沒事了。
王氏看徐寧的眼光不禁帶點嗔怪,你大姐姐挺著個肚子來給你道喜,就該奉若上賓,怎麼還能讓她出事?若非誠意伯千叮囑萬囑咐讓她一定等到散席,王氏這會兒就該帶徐馨家去了。
溫貴妃來得最晚,這原是應當的,一則出宮一趟不易,各方都得交代清楚;二則,當貴妃的總得有點架子,要不怎顯得出天家風範來?
這會兒聽說貴妃駕臨,命婦們無論身份高低,都齊齊屈膝跪迎,一派鴉雀無聲。
溫貴妃春風滿面進門,上來就拉著徐寧手扶她起身,「你才剛出月子,別勞累了。」
其實徐寧足足坐了四十天,筋骨早就養得強健無比,多動動反而舒坦,然而婆母非要體恤,她也只好笑納。
王氏看在眼裡,心中咕嘟咕嘟冒起了酸泡兒,她橫看豎看也沒看出三丫頭有何本事,哄得人人對她言聽計從,連貴妃都把她當掌中寶似的,圖什麼?
天底下的稀罕事可真不少。
她這種人溫貴妃自不會放在眼裡,當初結親看的是徐家老爺子的恩義,後來則是徐寧一步步靠自己征服了她,左右都跟這位太太不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