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問真,大長公主之孫,當朝宰執之女,是端文太子的未婚妻子。
徐問真年幼時,今上便有與徐縝結兒女親之意,徐家兩代在皇權爭鬥中站對了隊,聲勢愈見煊赫,又有大長公主這一支天家血統,且母親與皇后出身同族,血緣天然便極為親近,皇后母子對這個儲妃人選十分滿意。
有大長公主在,徐問真時常入宮走動,端文太子與她少年相熟,一旦得到什麼地方進貢的珍品或稀奇東西,除孝敬兩宮外,必贈徐問真一份,常邀徐問真一同出門遊玩。
在世人看來,這自然是感情甚佳的象徵。
痛心兒子早殤的皇后,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她開始頻繁將留存的端文太子遺物賜給徐問真,又再四向今上請旨。
消息雖未傳出內宮,但大長公主嗅覺何等敏銳,立刻察覺出不對,於是親自入宮,向今上陳情,言孫女對端文太子感情深厚,不肯再抱別枝,家中苦勸無果,但長女無故不嫁只怕於餘下眾女婚姻有礙,因請求令長孫女出家,入道修行,為端文太子祈福。
這當然是滿嘴胡話,察覺皇后心思後,她驚慌之下能想出最好的辦法。
皇后癲瘋之下,辦出什麼荒唐事都有可能。
若她要求徐問真嫁給死人,就入皇家守寡,大長公主太清楚內宮中磋磨人的手段,徐問真入了宮,徐家鞭長莫及,日後過得不定是什麼日子。
這還是好的打算。
若皇后真徹底瘋癲,要再起人殉之事,讓徐問真去殉端文太子呢?
大長公主不敢深想,雖然徐縝是今上伴讀,今上對徐家一向十分眷顧,但皇后與今上更是少年夫妻,今又失子,今上對她分外憐惜,大長公主生怕今上被皇后纏得鬆口動心,同意了皇后的想法。
無論她猜得對不對,她不能用孫女的終身甚至是命來賭,於是當機立斷入宮面聖,釜底抽薪。
幸而皇帝對徐家還有幾分情分,幸而皇帝還倚重徐縝,幸好,皇帝還有幾分理性。
他看出大長公主的驚慌,同意了大長公主的請求,頒旨賜徐問真道號「延春」,賜下道觀的同時,還允許徐問真可以在家修行。
大長公主與徐縝感恩涕零拜在御前,皇后得了消息匆匆趕來,看著皇后赤紅的雙目,大長公主知道,她這一局,沒有賭錯。
她保住了她的孫女。
那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大長公主對徐問真的安全都十分小心,一應飲食、行走,都令人格外上心。
後來皇帝賜下的道觀建成,徐問真理應去城外居住修行,以免人口舌。她又捨出臉面,四處行走,將皇帝賜下的道觀所在的山腳下的幾座莊田都從宗親手中換了過來,想將那邊私產連成一片,恨不能將那座山都造成徐問真的安樂窩。
——若非那座山的所有權還未賜出,還屬於皇室產業、皇帝所有,她真想將山頭都換過來。
然後又是大批的人手安排,她將一切事緊緊抓了近一年,確定一切安全後,才捨得撒手去,交給徐問真。
這其中有皇帝默許的意思。
徐問真出家半年後,於聖壽節獻萬壽圖,並提出因宗室園地分配緊張,她請求先前訂婚時皇帝所賜給她的兩處園林歸還皇室。
她既已不是儲妃,自然沒理由再占著皇家分配給儲妃的私產。
彼時徐縝方進尚書令之位,皇帝與他正圖謀主持科舉改革,徐問真此舉是要表現徐家禮數周全無可挑剔,旋即皇帝加厚恩於徐家,以彰聖眷。
他將那兩處園地收回後大筆一揮,又賜給徐問真一座園子,這座園子正巧與徐問真的道觀同處雲溪山,隨園子附贈的,就是道觀所在的雲溪山。
雲溪山出於新北山脈,新北山脈長逾千里,山林叢立,以風景奇秀著稱,並有相當一段臨近京城,皇家許多園林別苑都坐落在行北山脈之中。
雲溪山雖然不大,但風景甚佳,皇帝捨得將這座山賜給徐問真,足可見徐家聖恩未減。
當年她得皇家兩座莊園,是憑儲君未婚妻的身份,這次得一座山,全憑老爹給力。
不久後,皇帝又為中宮所出的壽昌公主與徐問真胞弟徐見素賜婚。
彼時人人都以為,端文太子與徐家大娘子的不圓滿,能在壽昌公主與徐家大郎這裡彌補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