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迷情] 《好景如願》作者:月映沙丘【完結】
我是姜府最不得寵的小姐。
自幼時落水遇難,就再不能說話,身子骨差得只吊著一口氣。
我自請到山中休養,自此松華山中多出個苦修的姑娘。
於皚皚冬雪之中練劍,烈烈夏日裡徒手攀越峰巒,寂靜夜裡任由千尺瀑布淋身。
他人還當我是草芥,殊不知我已練就一身大殺四方的本事。
家中忽然來人,通知我回家替長姐出嫁。
我半夜起來將長刀磨得光亮。
其實,此番回去討債,非我初次大開殺戒。
第1章
有關我的故事,要從我娘說起。
我娘名叫王嫻,是雍州都司之女。
雖不在大富大貴之家,但也是知書識禮的官女子。
而我爹曾是我阿公身邊一個小吏,阿公本是瞧不上他的。
勝在他生得俊朗,為人處世尤其活絡。
既能鞍前馬後令我阿公對他改觀,又能溫言細語令我那性情溫良的娘親一眼見他就喜歡上,至此念念不忘。
到我娘應談婚的年紀,我阿公看出我爹的心志絕不只在雍州。
將我娘託付出去時,除給足豐厚的嫁妝外,阿公還層層托人為我爹在京城謀了一個小官當,為的就是讓我娘親往後的日子能好些。
初到京時他們夫妻的確是恩愛和睦,琴瑟在御。
我爹靠著能說會道和能伸能縮的本事,很快在京城的嶄露頭角。
後來通過層層關係攀上國公府與當朝貴妃,那是後話了。
這時候我娘在後院盡心盡職地當好主母,她從來賢淑恭謹,不好出頭,即便是對待府上的下人也是寬厚仁慈的,從不拿當家主母的身份壓人。
生下長姐姜萸不久,我爹就因主動請命到徽州賑災,並大捐財物,名利雙收,博得個延昌伯的頭銜。
夜裡他與我娘偎在燭火下,一面逗弄襁褓里的姜萸,一面溫聲說:「阿嫻,我能有今日皆因娶了你這位賢妻,當日我向丈人承諾會給你過好日子,我沒有失信,往後願與你恩愛和睦,兒孫滿堂,白首偕老。」
我娘性子冷,她如所有女子那般受的是三從四德的教導,未嫁從父,出嫁從夫。
在條條框框裡頭生存的女子,無幾人是真的快樂。
可她心中有一處熱絡的地方,只待一個懂她憐她之人。
她相信我爹就是這個人。
所以對我爹的情話與描摹的未來,她篤信不移。
一句「兒孫滿堂」,就令她懂了我爹的意思,姜萸不到四個月時,她便又懷了我。
那時我爹早出晚歸,醉醺醺地回來時貼在她的腰上聲聲喊:「兒啊,快踢爹爹一腳。」
我娘便笑他:「明郎如何就肯定這胎定是兒子?若還是女兒,你便不要了不成?」
我爹憨笑:「只要是你生的,男娃女娃我都喜歡。」
聽奶娘說,我娘難產時,我爹立在房外渾身止不住地顫抖,要他在大人與孩子間做選擇時,他抱頭痛哭,說要他的阿嫻。
我娘說要保孩子,可她疼得喊不出聲音了。
後來我爹抱著我時,並未表現出心裡的失望,他那時仍是疼惜我娘的。
大夫三番四次地診斷,都說我娘生產傷了根本,不能再孕的時候,我娘絕望得哭成淚人,他反而寬慰我娘沒有兒子也無妨。
變故是因祖母從老家到京城來起始的,但我想波瀾橫生絕不僅是一個老婦人能挑起的。
波濤之所以能傾覆大船,是海底早就有了暗潮洶湧。
祖母告訴我爹我是禍害,只有把我捨出去,才能改變他絕後的命運,若我爹不聽,還會害得他斷了仕途。
我爹起初覺得這說法荒謬,可聽的次數多了就起了疑,加之那段時日真的有一位同僚觸怒顏,險些牽連到他。
一日晚上他將我從我娘身邊偷抱出去,用很厚的褥子蓋住我的頭臉鬼鬼祟祟溜出後門,打算去……
不知打算去哪,我爹從未說真話。
我娘驚醒後,穿著單薄的衣裳,赤著腳一路追。
我爹從馬車的窗戶看著我娘那副淒悽慘慘的模樣,聽著我娘哭得嘶啞的喊聲。
他不是立即心軟的,大約是尚殘存的一絲良心,令他想起了與我娘的從前,想起曾經自己不過一個無名小卒,是如何得了我阿公的扶持走到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