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家做夢都想不到,施元夕並非是身後無人,且她現在能用的人,偏偏就在這至關重要的翰林院中。
鄭奇明在翰林院早已經沒有了實權,但只是打探一些消息的話,他亦是有著自己的門道的。
尤其是翰林院原先的那群老臣都尤其尊敬他,也與他私交甚好。
科考出題人,按照往常大梁律令,在春闈放榜以前,是不能夠對外公布的。
知曉這件事情的人,只有翰林院的官員。
秉承著一切保密的原則,官員自己也不會主動惹禍上身。
往常擔上這件事的官員,都會尤其謹慎。
鄭奇明會知道,並不是他們主動告知了他,而是他與其中一位官員來往甚密,對方在春闈之前,突然閉門不出,對外稱自己身體抱恙。
他在翰林院待了這麼久,如若這還看不明白,也就白瞎了這三朝老臣的名號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鄭奇明帶給了施元夕一條非常重要的消息。
那就是負責本次科舉出題的翰林,並非是魏家的人。
朝上的人都知道,翰林院乃是魏家的天下。
除夕夜那道大臣們都不知道的聖旨,就是最好的佐證。
這幾位老臣能夠熬到了如今,也不過是依靠著一口硬氣在支撐著。
而且,這些官員跟京城其他人,如謝家、徐京何等都沒有關係。
就是淮康帝留下來的忠臣。
這樣的立場,再加上了魏家這樣隨意的安排,施元夕幾乎立即就明白了過來。
魏家不只是要借著她的手,去除掉徐京何這個主考官,甚至還希望她將試題直接泄露出去。
科考漏題,這可是死罪。
一旦泄露出去,無論何等情況,不管是誰泄露的,出題人都免不了一死。
試題流出是不爭的事實,即便對方如何爭辯,已經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響,就必然要上斷頭台,否則要如何向天下學子交代?
魏家已經不滿足於目前的局勢了,魏昌宏的眼裡甚至容不得半點的反駁。
逆他者死。
這就是他給那些效忠了大梁一輩子的老臣最後的路。
兔死狗烹,鄭奇明昨夜知曉這件事情後,幾乎一夜都不能安睡。
他身處在了翰林院,也唯有他最為清楚,那些個老臣究竟在用什麼樣的想法與魏家抵抗。
強權之下,他們已經做好了隨時赴死的準備。
可——
這實在不該啊!
他們兢兢業業多年,半生清苦,到了最後,卻得要背負著天下讀書人的罵名而去死。
比之死,更讓他們難以接受的,必然是這潑到了身上的髒水。
鄭奇明無法對這件事情視若無睹,天蒙蒙亮時,他便已經起身,打算去見昔日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