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1 / 2)

馬車又從城東繞了一圈,從南城門進。

天佑帝看著已有乾枯跡象的護城河,忽而朝趙硯道:「小七,你不是想要那撓癢杖嗎?你若真有神明護佑,替朕求一場雨,你要什麼朕都許你,可好?」

趙硯:「……」

父皇不會以為系統是神明吧?

今日帶他出宮,就是祈望他腦海里的神明能瞧見蒼生之苦,起了憐憫之心,下一場雨。

他雖也覺得百姓不容易,但下雨這事,他還真幹不了!

第67章 二合一:人工降雨的可行……

天佑帝也就當時感慨一句,本也沒打算讓他祈雨,回宮後就將他的撓癢杖還了回來。

趙硯突然對這東西就沒了什麼興趣,還把自己先前得的寶貝全都拿了出來給天佑帝。很認真同他道:「父皇,要不你把這些東西都拿去換了銀子,分給那些受災的百姓吧。」

天佑帝欣慰:小七倒是有一副憐憫蒼生的心,實屬難得。

他把東西還給趙硯,溫聲道:「救災自然有戶部和國庫,你那點東西能頂什麼用,留著便是。」

趙硯鬱悶,只得抱著自己的東西回去了。

之後幾日,朝廷上下因為玉京大旱的事吵得不可開交。起因是各地到處傳唱大楚將亡的歌謠,說是天佑帝德不配位,打自己的祖先,才導致近年災害頻發。

是老天在懲罰大楚。

天佑帝雖有前朝血脈,但畢竟是少數名族入主中原。前朝三王之亂死了兩王,但還剩一王遠遁南陽郡。這麼多年賊心不死,借著讖言招兵買馬、蠢蠢欲動外,又聯合周邊州郡連上幾份奏疏讓天佑帝祭天祈雨,以平流言。

朝廷官員就祈雨一事吵了起來。

有官員認為,該祈雨。一來是為了百姓,二來正為了南陽王所說,平息流言,安撫百姓。

有一部份官員覺得不能順應南陽王之意祈雨,誰不知南陽王賊心不死。祈雨成功還好說,若是祈雨不成功,天下人豈不是覺得陛下真德不配位,大楚遲早要亡?

這樣一來,說不定會造成各地前朝勢力暴動。

贊成祈雨的官員又說,現在這種情況,若是陛下不祈雨,一定會民心不穩,該暴動的勢力還是會暴動。

天佑帝頭疼,兩個種族真真不好管。自從他繼位開始,這群人從衣食住行吵到文化禮節,又從兵改吵到現在。

他一個頭兩個大,乾脆先減免受災地方賦稅,開倉賑災,祈雨一事延後再說。

前朝吵得不可開交,後宮

也沒少受到影響。

比如皇子們的文化課就增加了時令農業方面的知識,連柳翰林布置的策論都是讓皇子們說一說祈雨平流言的可行性。

趙硯猜測,這題目應該是他父皇出的。

五皇子抓耳撓腮的問柳翰林,是不是他們幾個小的不用寫。

柳翰林看了眼六皇子和趙硯後,才道:「既是朝廷大事,自然要集思廣益。如今七皇子也有七歲了,學著寫寫策論也好。所有人全都要寫,三日後上交給微臣,微臣會呈給陛下。」

五皇子愁眉苦臉:讓他哭還可以,讓他寫祈雨,這要怎麼寫?

別說他,就連太子和二皇子幾人也蹙眉沉思,半天想不出來從哪裡下筆。

六皇子墊著腳看了兩眼前面的四皇子,見他也沒動筆,又回頭往趙硯這看。

趙硯在宣紙上寫下兩個大大的祈雨二字,咬著筆頭認真在想。

六皇子夸道:「小七,你的字有進步啊,規整了許多。」

趙硯沖他笑了一下:那是,都練習兩年了,能不進步。

他笑完,便繼續思考起柳翰林布置的課業。只不過思考的方向和別人截然不同。

他在思考,人工降雨的可能性。

他模模糊糊記得高中地理好像學過人工降雨,可筆頭都快叫他咬爛了,也記不起來具體的內容。

他用力敲了一下自己腦袋:哎,怎麼就記不住呢。

系統,能給點提示嗎?

系統顯然除了回檔,沒有任何儲備知識的功能。而且,好像除了剛穿過來的時候給了提示,之後都沒有任何動靜。

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連想了兩日的趙硯,當天夜裡居然夢到了自己在高中學堂時候的事。

他坐在教室第四排,左邊靠窗處,陽光透過繁茂的枝葉灑進教室。中年地理老師正拿著書從這邊過道處過,邊走邊講。講的知識內容恰恰是人工降雨。

最新小说: 不就是拾荒嗎 重生後再嫁高門,她擺爛了 穿越六零成為俏寡婦 靈氣復甦後死鬼竹馬爬回來了 病美人被攝政王強娶後嬌寵了 土匪!演戲不可以親嘴 今天我能退圈了嗎[娛樂圈] 我在地府賣盒飯 月影星疏 娘娘每天都在斷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