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胡思亂想到睡去,在寧芙不知道的隔壁,發生了這樣一段對話。
……
在隔壁的客房裡,寧芙本以為秋月給男人送了熱水吃食和美酒就會直接離開了。
但寧芙沒想到的是,秋月卻跪在了男人面前,戰戰兢兢很是不安:「王爺,今日屬下對王爺出言不遜只為了讓小姐信任,還請王爺不要怪罪。」
而擁有寒焚這張臉的男人……也就是剃了鬍子的攝政王顯然沒有把秋月白日裡的衝撞放在心裡:「無妨,你若不是這樣做,她也不會相信你更不會相信本王。」
顯然,他們並非今日才認識的,甚至可以說,秋月是攝政王派到寧芙身邊的。
之前寧芙認為對方的出現不是刻意而是巧合,就是覺得她自己都是很臨時來這裡,應該沒有人知道這個理由。
但假如秋月一開始就是被派遣到寧芙身邊的,這一切就說得通了。
畢竟這溫泉山莊的事情也是秋月告訴寧芙的,全程陪伴寧芙的就是秋月,秋月若是個有二心的,一切都順理成章了。
只能說寧芙這個人還是太單純了,其實她在之前的小世界就被人安插在身邊的侍女欺騙過,但是她顯然沒有吃教訓還是上當了。
但還好秋月所謀劃的不是寧芙的性命,不然寧芙真的是要含恨而死,死的不明不白了。
起初,攝政王只是知道寧芙去了農莊休養後,安插進一個侍女監控寧芙的路程。
秋月見攝政王真的沒有生氣後,又壯著膽子問道:「王爺,這些刺客到底是什麼身份,接下來屬下應該怎麼做?」
畢竟現在一切的一切,和秋月一開始所知道的計劃內容已經完全不同了。
這次來也本是打算弄個巧遇,打算整個偶遇,男女授受不親之類的事情,逼著寧芙嫁給他。
沒想到自己遇到刺客,讓計劃毀壞,而寧芙也沒有認出剃了鬍子的他。
這讓攝政王本能的 想要刷一下寧芙的好感度沒有做什麼逼迫的事情,而是裝作溫文爾雅的樣子,沒有粗暴簡單的用手段而是選擇攻心。
某種意義上來說,現在的發展和計劃不一樣,但結果卻比一開始想的好多了。
攝政王想了想,突然問了秋月一個無法理解的問題:「你說一個女人,被一個男人救了,她會不會愛上這個男人?」
雖然無法理解攝政王會問這種情愛的問題,但秋月也不是不懂這個問題。
說到底,攝政王就是問他這次對寧芙英雄救美後,這位天真單純的大小姐會不會愛上他。
秋月思索一番,覺得還是不要說謊而是實事求是比較好:「假如女人沒有心愛之人,被一個英明神武的男人救了多半會芳心暗許,但若是女子本就有心愛之人,那就只留感激,很難愛慕了。」
雖然秋月沒有點名道姓,攝政王聽懂了,最大的障礙還是太子。
他摸了摸不存在的鬍子,笑的非常詭異:「看來,不該存在的人還是不要存在為好。」
本來還在猶豫要不要讓太子活著回來看到他娶他心愛女人的攝政王最後還是下定了讓太子死的決定。
因為這個插曲,在太子離開京城的一個月後,他和大儒剛剛商討完文學回宅邸的路上遇到了刺客。
太子身邊不會沒有暗衛,但奈何這次的刺客十分兇殘,其中似乎還有死士,太子身邊的暗衛悉數死亡,就連太子本人都墜落山崖活不見人死不見屍。
第114章 厲後重生(8)
太子外出遊學,遇刺,行蹤不明,生死未知。
帝大驚,病發,駕崩,舉國皆悲。
如今整個王朝最尊貴的兩個人皇帝和太子一個駕崩一個生死未知,朝臣們皆是蠢蠢欲動。
野心勃勃者藉機掌控大權,偷奸耍滑者積極鑽營想趁機謀求利益,有人憂國憂民擔心朝堂動亂影響黎民百姓。
先帝駕崩,需停靈九九八十一日,彰顯帝王之尊。
而在三日之後的朝堂之上,有臣子壯著膽子提議道:「如今皇上駕崩,太子下落不明,陛下又無其他血脈,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攝政王監國許久,正該擔此大任。」
監國者攝政王沉默不語,並未同意也並未推拒,他沉默不語看起來高深莫測,倒是讓人頗為看不透。
畢竟被推舉為帝,若是滿心歡喜,若是惶恐不安都是正常反應,但偏偏沒有反應才讓人猜不透摸不著,不過做出這般舉動的是大權在握的攝政王,一切的一切又看起來合理了。
見攝政王不語,另一個大臣也上前一步提議道:「攝政王戰功累累,周邊國家皆是提及畏懼,正適合接任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