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開始很恐懼,但他回不去,就只能飄在那個年輕的俄國工人身後,跟著這個工人去遊行……
桑景雲從三月革命開始寫。
這書的主角一開始聽不懂俄語,就只是攝像頭一般,記錄了三月革命的情況。
之後,他慢慢能聽懂俄語了,然後就會看到後續的革命,看到無產階級,終於站起來了!
至於再往後……桑景雲對蘇聯的種種,是不了解的,所以她肯定寫不了未來蘇聯的情況。
桑景雲打算按照自己國家的情況來寫。
她要寫土豪被打倒,她要寫農村按照人頭分地。
她要寫工廠收歸國有,每個工人都是工廠的主人。
她要寫每個人都能受教育,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至於具體寫什麼……按照年代文來寫就行!
桑景雲上輩子看過很多年代文,有寫農村的,也有寫工廠的。
對21世紀的人來說,六七十年代的人過的日子著實不怎麼樣,他們是不願意過這樣物資匱乏的生活的。
但對這個時代的底層百姓來說,六七十年代的人過的生活,簡直就是天堂!
而且,她一開始寫這些,後面是可以繼續往下,寫民眾的生活越來越好的!
這本書,其實就是個披著俄國皮的年代文,通過主角的視角,去看一個俄國工人的生活。
這個俄羅斯工人在一家鋼鐵廠工作,每個月有定量的票據,他還可以通過考級增加自己的工資。
他會抱怨蔬菜供應不足,然後在放假的時候去自己妻子位於農村的娘家,換一些蔬菜。
這也讓主角看到了農村那些農民的生活。
一個村就是一個集體,農具一起用,大家一起幹活,平日裡記工分,收了糧食按照工分來分,村里還會組織村民集體去開荒,去修路,每個人都幹勁滿滿。
工廠也是這樣,對工人們來說,工廠是他們的家,他們一心要把這個家建設好。
工人們可以分到房子,他們的孩子在鋼鐵廠的小學讀書,他們生病了可以在廠里的醫務室接受治療……
當然很多東西,是後面才寫到的,桑景雲這天寫到晚上九點,也不過寫了四千字。
她打算多寫一點,再拿去《上海日報》投稿。
她相信,這個時代的老百姓,在看到這本書里的普通人的生活以後,一定會心生嚮往。
當然,肯定會有很多人反對這本書。
《上海日報》如果真的刊登了他這本書……現在還好,將來說不定會被打砸。
所以,稿費她是別想拿了!
這本書註定沒有稿費,但桑景雲寫得挺開心,差點忘了第二天要去見喬平安的事情。
仔細想想,見喬平安這件事跟這麼一本書比,並不是很重要。
桑景雲的心情很平靜,第二天早上起來後,她也不急著干別的,先拿出《穿成包身工》的稿件,繼續往下寫。
曹可欣在現代時,只是一個普通女孩。
但她來到了民國。
環境逼迫著她成長起來。
而她接受的教育,也讓她在這個時代,可以更好地生活下去。
比如成為報童以後,普通報童賣報,是跟人學了幾句吆喝,來來去去就那麼幾句的,但她可以看懂報紙上的字,就能有針對性地去推銷,她賣掉的報紙,總是比其他人多。
她還在看了報紙之後,努力給自己找工作。
當報童,到底不是長久之計。
桑景雲平日裡,要寫到中午,才能寫完三千字,但今天,大概是中午要出門,她在上午九點時,就已經將今日的更新寫完。
寫完更新,桑景雲收拾了一下東西,就開始洗臉換衣服。
她還是希望自己可以好看一些的。
十點,譚崢泓開車來接桑景雲。
桑景雲今天穿的,是之前做的洋裝之一,上車後,她對譚崢泓道:「譚崢泓,什麼時候你陪我再去做幾身衣服吧。」
她原先的衣服有些舊,也有些小了,新做的兩套則不夠穿,桑景雲打算再去做幾套衣服。
「好!」譚崢泓一口答應:「桑小姐你定時間就行。」
桑景雲沒急著定時間,她和譚崢泓一起來到譚家,然後就看到了譚崢泓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