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思弦將吸管插入牛奶中,很輕地抿了一口,並沒有被毒死,還能跟他說話:「你繼續講。」
再比如此時此刻。婁殊為跟小魈坐在最後一排,無心看風景,只審視著林思弦跟陳寄的座位。
前面有個高個,視線有遮擋,不過婁殊為還是看見林思弦在跟陳寄搭話,陳寄目視窗外,不知道有沒有回答。
車啟動的瞬間,林思弦將手裡一團白色的東西舉到陳寄面前,婁殊為知道那是他的有線耳機,還知道他非常厭惡繞成一團的有線耳機。林思弦很討厭收拾東西,婁殊為曾見過他扔掉了很多懶得打理的、才買一周的昂貴物品。
但婁殊為沒見過這情景——他看見陳寄將耳機接了過去,慢條斯理地解開,然後又遞迴給林思弦。
婁殊為伸手掐小魈的時候,自己胳膊也感受到一股劇痛。他們倆呲牙咧嘴地對視,互相確認彼此沒在做夢。
雖然跟林思弦認識快十年,但婁殊為也很難說自己對林思弦非常了解。
他知道的都很表面。林思弦家庭有錢且和睦,父親事業有成,母親儀態萬方,本人長相不俗,性格也隨和,在學校跟他同行會收到很多打量,在酒吧更會吸引不少女性搭訕,這幾點都讓婁殊為非常艷羨。
尤其最後一項,如果換做婁殊為的話,他一定會定期分享自己的每次艷遇——怎麼會有人忍得住?但事實上林思弦從沒主動提及,如果他跟小魈旁敲側擊地問,林思弦便會露出一副努力回想的臉色,回憶完後告訴他們:「哪一位啊?我真不記得了。」
婁殊為更羨慕了。
偏偏婁殊為還不能刨根問底,他爸是需要看林泓臉色的合作夥伴,他也是需要看林思弦臉色的夥伴,儘管婁殊為經常看不懂林思弦臉色,林思弦也從未讓他難堪。
因此鐵路紀念館參觀結束後,婁殊為看到林思弦一個人在座位上玩手機,也只能上前繼續試探:「你......不會是在等陳寄吧?」
林思弦抬頭回答他的話:「對呀。」
「你什麼時候跟他關係這麼好的?」
「那天語文課代表教育我要跟同學和睦相處,我覺得很有道理,」林思弦想了想說,「尤其是陳寄這種成績好的,我決定要跟他打好關係。」
婁殊為對這個答案始料未及,他有很多疑問,最後選擇問的是:「陳寄也這麼接納你了?」
林思弦很天真地望著他:「對呀,真心換真心。」
婁殊為走後,林思弦又玩了十來分鐘手機。
正當他開始覺得睏倦時,他終於等到了他想要打好關係的人。對方單肩背著書包,今天氣溫略高,脖子上覆有一層細汗。
陳寄把一個褐色紙袋放在他面前,上面印著「麥知」兩個字。林思弦拆開紙袋,裡面是一個焦糖布丁和一些零錢。
他有些不滿:「為什麼只買了一個?」
陳寄面無表情地回答他:「因為只剩一個了。」
「那下次就早一點去。」林思弦說。
他把布丁包裝紙拆開,將勺子放進嘴裡,給司機發了條簡訊。
出門前林思弦揚頭看著陳寄,非常溫順地朝他笑:「我走啦,記得幫我收拾抽屜喔,明天見。」
第14章 波瀾
在初秋的一場雨後,林思弦單手支撐下頜,聽文娛委員給自己講解建校周年匯演的事情,這是她第三次邀請自己在班級的節目開場彈一小段鋼琴。
林思弦安靜地注視對方,看模樣是在細緻聆聽,實則在三分鐘前已經想好了拒絕的藉口,只是對方說話又密又急,他一直沒找到合適的時機攔截住她後面的句子。
說實話,拒絕兩次還來邀請,真有點沒眼力見。
林思弦雖這樣想,笑容仍顯得頗有耐心。
最後打斷她這段貫口的是一條簡訊。林思弦打開看,陳寄惜字如金,連個標點都沒加——「好了」。
林思弦在暑假期間買了輛自行車。
是的,一個從初中開始每天車接車送的人,買了一輛自行車。他甚至買的不是從百貨商場戶外專櫃裡的功能齊全的新款車型,而是在某個非常偏僻的二手車行買了一輛處於淘汰邊緣的老破自行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