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為數不多的見面之中,他們越來越意識到彼此的不可替代性。
當寒意消散,北京迎來春日,電影節也在四月如期而至。
四月中旬,正是仲春時節,天氣暖洋洋的十分友好,但當北京國際電影節頒獎大廳穹頂的星幕暗下來時,楊桐還是攥緊了手中被冷汗浸濕的紙巾。
準備了這麼久,說不緊張肯定是假的。
前一個月平路殺出來一套歷史紀錄片,雖然發行的時間不長,社會反響也不及楊桐的作品,但導演的地位比楊桐高出幾個檔次,她摸不清楚到底會怎麼評。
頒獎禮現場空調開得有些低,楊桐第無數次調整肩上的絲綢披肩。
前排《霓虹長安》劇組女明星的鑽石耳墜晃得她眼暈,那套歷史紀錄片的導演也側著身和投資人談笑,空氣里飄著若有似無的雪松香水味。
楊桐平時挺愛這個味道的,但今天只覺得悶,甚至有些刺鼻。
她看著一波波上去領獎的導演演員們,不由得思緒萬千。
果然聚光燈只為站在台上的人而開,自己坐在觀眾席上,只能泯然眾人。
但不管怎麼樣,自己都已盡力,楊桐盤問了自己很多遍,確實是問心無愧。那既然如此,就把結果交給天意。
她選擇了這條路,也為站在聚光燈下而做出了努力,用心付出之後就不會後悔。
終於,頒獎到了紀錄片這裡,主持人簡短介紹之後,大熒幕開始輪播提名作品片段,當《南山影像志》的雪豹影像出現的剎那,楊桐鬆了第一口氣。
哪怕知道自己會被提名,但在現場楊桐還是懸著心等待。
畢竟這是她的翻身仗。
頒獎嘉賓上台之後沒有賣關子,他站在話筒前,說完所有提名作品之後,就繼續對著台本上的字一氣呵成。
「最後,獲得第二十三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項的是——《南山影像志》!」
話語響起時,楊桐恍惚了一瞬,直到掌聲像被驟然擰開的水龍頭般傾瀉而出時,她才緩過神來。
自己真的獲獎了。
從鬆了一口氣,到心裡這顆石頭落地,楊桐的心境發生了很大變化。
她沉了一口氣,脫下披肩,象徵性地和周圍兩三個人擁抱了一下之後踩著小高跟往台上走。她的玉白色旗袍下擺繡著祁連山輪廓暗紋,走動時金線仿佛在山巒間流淌。
獎盃底座比她想像的更沉,好像是比前兩年的質感好點了。
楊桐扶正話筒時發現自己的手在抖,她的背後循環播放著紀錄片的精彩瞬間,其中不乏那一場刻骨銘心的槍殺。
她開口,話語卻是如此的有力:「我在上學的時候老師曾說過,紀錄片的本質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它的意義在於記錄時代與社會的真實面貌、傳遞知識與文化、引發人們對社會現象等的思考,並推動社會進步。」
「《南山影像志》真正做到的不多,但我也盡我所能地向大眾展示了一方水土。」
「感謝我的師父、我的朋友,沒有你們的幫助《南山影像志》不會流傳那麼廣。」
「感謝政府的大力支持,能與肅南這座小城結緣,也是我的榮幸。」
「感謝我的老師、嚮導,沒有你我根本不可能拍下這部片子最精彩的瞬間。」
「未來我會始終銘記這段話,繼續保持初心、努力創作,爭取把更多作品帶到台前來,謝謝。」
楊桐舉起獎盃和證書,深深地向觀眾席鞠了個躬。
一瞬間掌聲錯落響起,又漸漸變得統一,楊桐也走回自己的座位上。
雖然拿完獎之後最想擁抱的人不在這,但知道對方一定在觀看自己的頒獎典禮,心裡也是高興的。
楊桐正在努力猜想,陳葉聽到自己的感謝詞裡有他時,會是個什麼反應。
第49章
晚宴 夜幕如墨,華燈初上……
夜幕如墨, 華燈初上,電影節頒獎典禮的熱潮卻絲毫未減,直接延續到了晚宴現場。
紅毯盡頭, 酒店宴會廳的大門緩緩敞開。
水晶吊燈灑下細碎光芒, 在賓客們的華服珠寶上跳躍。
眾人手持香檳, 酒杯碰撞間發出清脆聲響, 氣泡在金黃酒液中升騰、破裂, 散發出馥郁果香。
比起前幾個月自己主動去跑活動, 楊桐今天所獲得關照和光環顯然多了很多。
舞台上, 樂隊奏響舒緩爵士樂,悠揚音符流淌, 楊桐面對著一波波來向自己道賀的人, 皆應對自如, 一顰一笑十分得體。
郭羽也混在這些人之中, 趁機給楊桐賀了個喜。
不過圈裡這些人都是知道他們的往事的, 郭羽一來, 他們就意味深長地打趣了一番,然後自以為識趣地離開了。
郭羽借著眾人給他烘托的氛圍, 向楊桐又靠近了一點。
「恭喜啊,我是認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