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庭廣眾之下,盧政翰保持著風度,配合蘇彧:「自當是死罪。」
蘇彧贊同地點點頭:「盧閣老所言甚是,來人,將劉三恩帶下去。」
兩個身形高大穿著羽林衛甲冑的兵士進來,直接就將劉三恩的屍身拖出去。
眾臣:「……」有話想說,但是看到蘇彧手中滴血的刀,他們又覺得無話可說。
蘇彧將刀收入刀鞘之中,只當做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說道:「朕乃天子,本就被天庇佑,朕以為以天金為年號更佳,盧閣老以為呢?」
改個年號而已,不是什麼大事。盧政翰覺得無傷大雅,附議著:「陛下所言甚是,天金二字妙不可言。」
蘇彧又說:「如今右羽林衛大將軍之位空缺,朕以為可先由尉遲將軍兼著,盧閣老覺得如何?」
盧政翰再次被點名,他只覺得周圍人看他的眼光都有些不一般,天地良心,他與新帝也不過是見過兩面,而今倒像是他與蘇彧之間有什麼不可告人的交易一般。
但是他權衡利弊,這個右羽林衛大將軍也就由尉遲乙擔任才不至於打破如今朝堂的平衡。
他還不能反對。
盧政翰忍受眾人異樣的眼神,心底腹誹著蘇彧,面上笑容和藹:「陛下聖明。」
李見章有話要說,但是想到剛剛蘇彧殺劉三恩給他帶來的恩惠,他又有心對蘇彧示好,便也忍下來了。
張修思索了一下,他在京中暫無能接手右羽林衛的人,比起讓門閥世家多掌一支衛兵,還不如讓這支衛兵落在皇帝手裡。
故此,三位宰相都沒提反對意見,這事便這麼定下來,尉遲乙一下子擔著兩支禁軍的大將軍。
雖然大典略有波折,但是劉三恩的屍體被拖走了,血漬隱在的暗色的地磚上,只要當作無事發生,那便是無事發生。
所要做的都已經做了,蘇彧含著笑意自台上走下,眾臣俯首恭送,是君臣和睦的其樂融融。
在跨過高高的門檻之後,她忽然轉頭,望向孑然獨立於人群之中的崔玄。
同是朱色的官袍,崔玄穿著卻是比旁人多了三分疏離,七分清冷。
但蘇彧看的並不是他,而是他頭上的那個造反倒計時。
崔玄是四個男主里最遲造反的,與其他幾位男主不同,他是如今大啟王朝運行下的既得利益者,不管誰做皇帝,只要大啟還在,只要門閥世家還在,他便永遠是高高在上的世家宗主,可是這樣的他依舊有造反之心。
所以他心中所求的是什麼呢?
雖然新帝逆光而立,崔玄卻能篤定她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他身形未動,神色漠然之中隱著幾分倨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