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周來福當了大隊長,這輛自行車也就放在大隊部里用了。二十多年的舊車,除了車鈴不響,哪裡都響。
此時,看到兩輛自行車進村都想看看是不是哪裡的領導下鄉視察工作,認出是花建設和花忍冬後,既覺得意外,又好像不那麼意外。
整個桃花灣大隊,嫁的最好的就是周來英了,男人一個月能掙一百多塊,也難怪家裡能買起兩輛自行車。
就是不說爺倆騎的自行車,光說他們車上掛著的東西也夠稀罕人了。
這年頭家家都不富裕,串門能送一盒點心那都是實在親戚了,串門又是雞又是點心的,也就是新姑爺上門時見過,像花建設這樣孩子都能成親的姑爺,來時還帶這麼大禮的真沒見過。
更羨慕周來英了呢!
第040章 沒眼力見的周來福
村里人都認識這爺倆,看到他們來了紛紛打招呼,「建設來看你老丈人啊?姑娘姑爺都孝順,外孫外孫女也貼心,老周婆子真有福氣。」
「那也是爹娘從前對我們兄弟好,都是他們老兩口應得的。」
花建設一邊和人打著哈哈,一邊從人身邊騎過去,騎出很遠才不屑地哼道:「我和你大伯娘結婚時,這些人可不是這麼說的。」
原主記憶里,周來英不止一次和她說過花家當年有多難,她嫁給花建設以後受過多少白眼。
花建設和花西榮是解放前跟著家裡親戚從南邊過來討生活的。
親戚不當人,把兄弟倆賣給桃花灣白地主家當長工,十幾歲的少年帶著幼弟,在白地主家過著人不如狗的日子。
那時候周姥姥可憐他們兄弟倆吃不飽飯,時不時會弄個苞米麵餑餑給兄弟倆吃。
可以說沒有周姥姥的接濟,兄弟倆不一定能活到解放那一天。
後來解放了,兄弟倆不再是白地主家的長工,但在桃花灣這邊也無親無故,連鬥地主、分田地時都沒有他們的份。
周姥姥答應周來英嫁給花建設時,村里沒少人說等她姑娘吃不上飯時就該後悔了。
好在周家人都是通情達理的,一邊和村里那些長舌婦吵,一邊幫著姑爺一家把日子過好,還托關係把花西榮送去城裡當學徒工。
花西榮也爭氣,十七歲,進廠才一年就轉成正式工,又因長袖善舞,不到兩年就成了廠里的採購,直接就花錢給花建設買了個工作。
那幾年兄弟倆回村都是大包小包地給周家人帶,村里人不再說周姥姥眼光不行,反倒說她會看人,誇她福氣還在後面。
後來花西榮犧牲了,村里人一面感慨那麼能耐的一個人,咋說沒就沒了,一面又說花西榮沒了,花建設在廠里也未必能幹得久。
沒想到花建設也是爭氣的,短短几年就從學徒工干到四級工,五級工,……一直干到八級工,一個月工資夠村里大多數人家攢好幾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