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妃,」見婆母話重,佩梅朝她搖首,「孩兒不跟您客氣了,您也別跟孩兒客氣,宛娘姐姐可是走了?」
「她家侯爺讓始央宮的公公來把她請走了。」劉湘摸了摸她的頭髮,嘆息道:「我沒想到,你家裡的老先生已經算到了你和詡兒會有此劫。」
祖父讀了一輩子的書,懂得一些相術也不為奇,便是佩梅從小耳濡目染,也是知道如何推算一點事情。而家裡最為厲害的,便是她的兄長佩興楠,她在父親和眾師叔伯的嘴裡已是天資聰穎,而她從小就過目不忘的兄長則是天資絕倫,祖父算出他但凡出眾在世人眼睛當中恐會半道夭折,從小就壓著他去最混雜的學堂讀書,長大一點便放入了都城裡那學生皆集五湖四海而來的「歸一院」讀書,現已跟著同為他們師叔的書院山長打理歸一院了。
如今恐怕兄長的命運也要被她所改了,她牽累的豈止是眼前的家人的前途,便是佩家打算的往後百年家業也得被她牽累了。
這些皆不能與婆母說道,這是她欠父母家族的債,她要爭的豈止是詡兒的命,她還有佩家的親人的債要還,佩梅另顧他言道:「母妃可是聽到了苑娘姐姐和我說的話了?」
「在外面聽到了。」
「詡兒不知如何了,您可知宮裡可有人會知會他?」
見她病著還不忘顧忌著詡兒,這小娘子對詡兒可真真是情深意重,一往情深了,劉湘憐愛的摸著她的臉,道:「就是知情了又如何?總不能你替他擔著這般千斤重的重擔,而他卻不知情罷?同甘共苦,同甘共苦,我盼你們往後能同甘,而這苦,我也望詡兒和你同擔,我們娘倆欠你的何其多,梅娘,你的好,我和詡兒都懂,你不要太委屈自己了,我們也是會心疼的吶。」
第73章 這不,兒臣就來您這嘗味道來了。
這廂小鳳棲宮找了人看病,那廂東宮也來了人替太子解釋,道明了那日太子急於去刑部解救刀下冤魂,沒有見太孫妃的真相。
與公事相較,太孫妃前來請安這點小事在其面前不足掛齒,無法與其相比,前來替太子說話的人是東宮的福公公,他是太子身邊的老人,他這前來也顯出了東宮的誠意,是以太子妃便溫聲朝福公公道:「那日也是梅娘想著多日未與父王請過安,心裡慚愧不安,是我連累了那個孩子,她是個孝順的,自來知禮,礙著我……」
說到此處,她自嘲一笑,方接道:「唉,那日也沒提前打個招呼就去了,是我疏忽了,太子爺不怪小兒唐突,也是太子的大度大量,難為太子還勞您過來跟我解釋,妾身著實有愧,還請您回去代妾身朝太子爺告個罪,下次若是兒媳過去請安,我會叫人提前去知會一聲的,這次著實是妾身錯了。」
太子妃的眉眼柔和,福公公以往還能在她眉眼看到幾許剛硬不服,這次見到太子妃此番柔柔順順的話道出來,福公公竟呆愣了住,心裡翻起了濤天巨浪。
太子妃身上已無怨氣了。
這得是何等的心冷,才讓一個原配嫡妻對著打臉不止的丈夫毫無怨言?
哀莫大於心死,太子妃身上已找不見她對太子的情分了。
少年夫妻竟然走到了此步,福公公早知這一天早晚會來,可親眼目睹,他竟悲愴到無言以對。
太子妃還是小小娘子的時候就進了宮,陪著太子走到了今天,而這一天,兩人終是反目成仇,恩愛全無。
太子妃此刻笑得柔順賢淑,是再再好不過的宮中賢妃模樣,福公公卻是止不住眼睛酸澀,淚意湧上了眼眶。
「娘娘,」福公公低頭,止不住哽咽道:「您何必如此,太子沒有怪您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