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知南搖頭:「麻袋太響,說不定會驚動左右鄰居。而且還會摔壞書。我提前把院門打開,你趁著沒人搬院裡就行,我一聽到動靜就起來收好。」
「好。」
兩人說著話,有兩個老頭往這邊走來。
李書悅趕緊說聲:「我得走了。」
宋知南叫住她說:「李老師,你要好好保重身體,能挺住就是勝利,黑暗只是暫時的,黎明一定會來的。」
「好!」
李書悅換個地方繼續掃地,宋知南覺得曬夠太陽了,就起身離開。
次日清晨四點,宋知南就起來把院門的插銷打開,留下一條縫隙。
李書悅如約把一袋子書塞進門裡,再若無其事地打掃衛生。
宋知南早上起來把書搬進屋裡,先檢查一遍,這些書里有外國文學名著,也有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大部分是圖書館的藏書,還有一小部分是私人藏書。
宋知南把書扔進空間裡,只留下幾本現在要看的。
此後,連著三天都是如此,李書悅扔書,宋知南起來搬運,兩人配合默契,沒出任何問題。
轉眼間,到了星期天。宋知南和宋知夏按約定好的時間匯合。宋知南借了李群英家的自行車,宋知夏騎著陳家的自行車,兩人一起朝大姐家騎去。
宋知南說道:「我今年得想辦法弄輛自行車。」
宋知夏說:「我的目標是攢一台縫紉機,我喜歡做衣裳。」
「咱們一起努力吧。」
兩人一邊比賽騎車一邊大聲說笑。
兩人騎了兩個半小時才到宋知春家。
宋知春看到兩個妹妹一起來了,自然十分高興。
兩個孩子都在家,不用人吩咐就跑出來迎接兩人。
「二姨,小姨。」
這倆孩子,男孩七歲,叫吳松;女孩子五歲半,叫吳桐。兩人都養得白白胖胖的挺可愛。
大姐夫吳江也在家,聽到聲音忙出來打聲招呼:「二妹三妹來了,快進來坐。」
吳家大嫂王青玲和婆婆牛菊花一聽宋知南來了,探出頭來看了一眼,又嗖地一下縮回去了。
縮回去就縮回去唄,縮了一會兒,兩人又悄悄探出頭來。
吳江見此情形十分尷尬,他特意告訴老母親一聲:「娘,小桐的二姨和小姨來了。」
你既然知道了,就大大方方地出來打聲招呼唄,這探頭探腦的算是什麼事?
牛菊花不得不出來應付:「哎喲,她二姨小姨來了?我這眼神不太好,沒看清楚,還以為是誰呢?」
王青玲一看婆婆出來了,轉念一想,吳江也在家,這個宋知南應該不敢當著她姐夫的面懟她吧。她覺得她又行了。
王青玲假裝大大方方地出來打招呼,還大方地端上來一小碟瓜子。
宋知春給兩個妹妹倒上茶,端上點心瓜子,對婆婆和大嫂說:「娘,大嫂,我妹妹不是外人,你們不用招呼了,忙你們的去吧。」大過年的,可別再說些讓人不愛聽的糟心話。
兩人像是沒聽見似的,就坐著不動。
宋知南也假裝兩人不存在,宋知夏正讓兩個孩子試穿新衣裳。
倆小娃有新衣裳穿,高興得不得了。
吳松的那件外套,是仿照幹部服做的,帶四個兜。左胸前還繡著一顆五角星。把小朋友給美的不行,左看看右看看,越看越喜歡。
吳桐的那件是白底藍花罩衣,中間還收了下腰,下面蓬蓬的像裙子似的。小姑娘十分喜歡,一直在轉圈圈。
宋知夏在旁邊說道:「小桐身上穿的花布是知南給的,這麼好的布料我可弄不來。小松那件是陳安華做衣裳剩下的。」
倆孩子嘴也很甜:「謝謝二姨,謝謝小姨。」
宋知春既高興又心疼,「這布多難攢呀,小孩子家穿那麼好幹嗎?你們就該留著自己穿。」
宋知南說:「沒事,我那兒還有呢。」
宋知夏也說:「大姐你就放心吧,我現在也有工作了,還跟湘湘學會了做衣裳,以後咱們不愁新衣裳穿。」
宋知春離娘家有點遠,消息傳得沒那麼及時,聽到二妹的話不由得一臉詫異:「知夏,你說啥?你有工作了?啥工作啊?」
其他人也一齊目光炯炯地看著宋知夏,宋知夏說道:「在紡織廠的廣播站工作,是知南幫忙弄進去的。」
眾人的目光又刷地一下集中到宋知南身上。
王青玲和牛菊花有點難以置信,宋知南才上班多久,就有這麼大能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