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婠心頭泛起暖流。
正欲說話,僕從走了進來問安後,向兩人說道:「公主有信交給兩位。」
劉婠接過信讓僕從退下,當她展開信後心頭一喜,看向劉盈:「弟弟,安置俘虜的事情交給我來做。」
第87章
「南郡郡守傳來消息,言明胡人與當地黔首並不相容。搶劫,偷盜之事時有發生。他覺得融合一事無法通行,請陛下廢止。」蕭何如往日一樣向劉邦匯報各地情況。
劉邦將文書丟給劉盈,等劉盈看完後問道:「太子你怎麼看?」
劉盈飛快地掃了一眼文書的內容,在確定跟老師信件內容無異後,才回答:「回稟父皇,兒臣以為此事不能順暢進行的原因在於分配不均。」
「就以農具為例,南郡有些的黔首尚沒有農具春耕,可胡人卻家家有農具,還有官府的協助。明明是俘虜卻有優待,這讓生活在本地的黔首如何想?」
「子曰,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1]。官府不能一視同仁,自然就會生出禍亂。」劉盈條理清晰地回答。
然後他又請罪:「此事是兒子一力促成,卻又因監督不到位而平生波折,還請父皇治罪。」
「治罪的事情先放到一邊。現在這個亂子你打算怎麼處理?」劉邦捋著鬍子看著劉盈。
「父皇與兒臣皆做過黔首,都清楚一道指令從朝廷到地方後會大打折扣。故而兒臣以為此事定然在前期就有了端倪,只是參與官員懈怠不盡心,使得此事演變成這樣。」
劉邦咋舌:「乃公就知道這些豎子慣會偷奸耍滑。」
劉盈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事關國策,兒臣想親自趕赴南郡督察百官。」
劉邦眉頭上揚卻不置可否。
蕭何:「不日將作春社,此乃國之大事,陛下與儲君皆不可不到場。若是因儲君未至而引得神明不悅,影響一年糧產豈不得不償失?」
「這——」劉盈面露難色。
劉邦想了一會兒,下了決定:「祭祀神明是大事,不可缺席。還是換一個人去督辦。」他看向劉盈和蕭何:「你們兩個有什麼人選嗎?」
「此事或許只能靠公主來督辦了。」蕭何說道。
還沒等劉邦說話,劉盈說道:「丞相有所不知,春寒料峭,老師不慎沾染了邪氣正病著,無法啟程。」
劉邦一愣:「朕怎麼不知道?病得怎麼樣要不要緊?」
「老師是今早突發,所以沒來得及稟告父皇。但聽楚王說已經吃了藥,高熱退了下去,現下需要靜養,不宜操勞。」劉盈嘆了口氣。
劉邦聽完感嘆了一句:「韓信那小子倒是殷勤。」他道:「也罷,公主本就身子骨弱,替我朝收復失地已是廢了大半條命,就別折騰她了。那個誰,把東胡上貢的人參給公主送去。」
內侍行禮:「是。仆這就去準備。」
最可靠的人選用不了,三個人又得再挑人。前往南郡者首先要做到一視同仁,其次要善於處理民生問題,最後還得壓住那些地方官。
這樣的人自然是有的,但不是身負要職就是病者,實在不能調往。
選誰呢?這個問題讓人頭疼。
思前想後時,劉盈提到了一個人:「父皇覺得阿姊如何?」
劉邦詫異:「阿婠?」
「是。阿姊。」劉盈細數起姐姐的優勢,「阿姊與我姐弟一體自是同心,在對待胡人的態度上是一樣的;阿姊跟我又是同窗,我會的阿姊也會;而且阿姊貴為公主,地方官員自不敢怠慢。」
劉邦看向蕭何:「你覺得怎麼樣?」
蕭何沉思片刻,說道:「公主雖符合標準,但南郡生民已對胡人十分牴觸,若是處理不當恐怕會激起民憤,陛下還需慎重。」
劉邦擺了擺手:「朕知道了,你們先下去吧。」
蕭何和劉盈兩人便退出了屋子各忙各的去了。
劉盈看著長長的遊廊想起了那天姐姐的請求:「弟弟,安置俘虜的事情交給我來做。」
阿姊攥著他的手仿佛握住了救命稻草。阿姊的眼眸中滿是激動與喜悅,好像在黑夜走了許久的人終於見到了黎明一樣。
我太慢了,劉盈想。
明明答應阿姊幫她脫困,最後還是靠她自己想出了辦法。
感覺自己有些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