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立足於虞淵這等險地,註定要以鮮血開路。
數道或強或弱的氣息在溯寧感知中亮起,如同天幕上散落的星辰。虞淵人族中最強者不過仙君境,自是難以避開上神感知,更是對溯寧的出現無所察覺。
感知蔓延,昊天氏帝君殘留的神力突兀闖入溯寧意識,她抬眸望去,同南明行淵穿過城門內外來往的諸多人族,循跡前去。
高有數丈的玉碑聳立在城中,碑上以神族文字寫就軒轅等十二部族被遷於虞淵的罪名,加以昊天氏帝璽,昭示著虞淵人族所背負的罪孽。
這裡原本只有一尊玉碑,直到軒轅部族長觀玉碑坐化,在隕落前取石立碑,將生平所悟術法義理皆錄於碑上,示於後人。
自此,虞淵十二部的人族仙君在隕落前,都會於此立碑,以記所悟法理,漸漸成了約定俗成的規矩。
於是數千載歲月過去,這尊神族降罪的玉碑周圍,林立起了成千上萬座刻錄術法義理的石碑,凡虞淵人族,無論是何身份,都可前來碑林中體悟道法。
此時,碑林中心,青年玄衣鶴氅,負手而立,面前所對正是昔年軒轅氏族長留下的第一塊石碑。
凝望碑上字句,他神情沉靜,眼底幽深如淵,讓人難以窺得隱於其下的情緒。
「族長。」身材高挑的女子從後方行來,向他抬手一禮,口中提醒道,「燧人部等各部族長已經先後入城。」
虞淵十二部的人族雖同氣連枝,但仍不免有部族之分,隨著向主城外拓荒,十二部族各自修築城池,分而治之。
依照舊時所定,每逢秋後,十二部族族長都會於主城,共商要事。
軒轅長秋是軒轅部這一代的族長,他在兩千年前入仙君境,其後繼任族長,直到如今。
他也是虞淵中修為最強的幾人之一,十二部中,比他年歲更長的人已經少有。
聽聞女子所言,軒轅長秋沉聲道好,卻沒有立刻動身。
凝視著石碑,他俯身,在碑前鄭重拜下,神情肅穆,舉止間不知何故透出了決絕意味。
他們不該再寄希望於神族不知何時會降下的寬恕。
軒轅長秋站起身,側臉顯出恍如利刃出鞘的鋒銳,他帶著女子轉身走出碑林,沒有再回頭。
沿路有不少前來參悟石碑術法的人族,見了他,紛紛行禮問候,得他頷首回應,神情與常無異。
也是在軒轅長秋離開碑林時,高處,溯寧俯瞰著林立的石碑,偏斜的日光下,她的神情顯得有些模糊不清。
「真是壯觀。」
身旁,南明行淵與她並肩而立,凝神望去,良久,忽而輕聲嘆道。&="&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