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怎麼吃都是雞蛋的味道呀。」
「攤雞蛋餅誰不會,我上我也行。」
鍾姨的做法當然不止攤雞蛋餅那麼簡單,她把雞蛋餅對摺後從鍋里拿了出來,使勁壓平。
用刀切成了菱形的小片。
「她是要給雞蛋餅改個花樣?」
「也沒比原先好多少,這種水平都能上電視了?」
下一秒人群中傳來驚呼。
鍾姨把菱形的雞蛋片下入鍋中油炸,薄薄的雞蛋片迅速膨脹變得金黃,完全看不出它本來的樣子。
「難道這就是麻仁雞蛋?」
立刻就有人追問:「什麼叫麻仁雞蛋?」
「麻仁雞蛋,簡單來說就是拔絲雞蛋,它雖然是用雞蛋做的,但是吃起來口感像花生酥糖。」
「這道菜很考驗火候,容易糊鍋,好多大廚都做不好。」
「聽起來好麻煩,它應該叫麻煩人的雞蛋。」
鍾姨這邊雞蛋已經沒有了雞蛋樣,後面熬糖拔絲一氣呵成。
另一邊的吳師傅把肥肉和瘦肉分開。
剁完肥肉,剁瘦肉。
肉末剁得細碎成肉泥,加入了姜蔥碎和調料在碗中不斷的攪打。
最終成了一個表面平整光滑的肉泥團。
吳師傅到這一步就停下了,安靜地等著。
包括林晴嵐在內的圍觀群眾都沒看明白吳大廚是想做什麼?
肉丸,肉片?似乎尋常的做法都用不上這麼細碎的肉泥。
把菜裝盤的鐘姨看了一眼心領神會,遞了三枚雞蛋給吳師傅:「規則上只說要用抽中的食材,沒說不能借用對方抽中的。」
雖然不符合節目組的預期,但是圍觀群眾顯然深受感動,電視台的導演忙著指揮攝影師把鏡頭對準觀眾,改煽情劇本。
吳師傅用雞蛋在鍋里攤出蛋餅,將肉均勻的卷在蛋餅中,上鍋蒸熟。
揭開蒸鍋的瞬間,熱氣和肉香味一併竄出來,盤子裡不見肉末,只有金黃的蛋皮包裹著粉嫩的內餡。
這道菜有個響亮的名字「蟠龍菜」。
真正意義上的吃肉不見肉。
最終吳大廚的肉菜以兩票之差贏了鍾姨。
鍾姨還沒來得及傷感就被蔡云云的大紅錦旗閃到了,身後還跟著舉橫幅的梁姨杜姨,她的「老姐妹啦啦隊」。
吳師傅也同樣被李叔他們的「老哥們團」圍住。
林晴嵐抱著兩束花,激動道:「鍾姨,吳師傅你們太棒了!是咱們老年大學的驕傲!我明天就定做海報在大門口滾動播報。」
鍾姨本來僅有的一點點失落也一掃而空,「都是咱學校的人,誰是第一不重要,而且吳大廚做菜確實好吃,要不然我也不會天天守著食堂。」
吳大廚憨笑著,「鍾姐,沒有你的幫助,這道菜成不了。」
「吳師傅,我最多算是錦上添花,還是你的想法好。」
林晴嵐趁氣氛正好宣布:「學校將要開發實踐類課程,鍾姨和吳大廚你們就可以做第一批代表。」
「啥?開發課程,我能教啥?」鍾姨連連搖頭。
「鍾姨,你菜做的好,可以教烹飪。」林晴嵐笑著鼓勵:「你還會營養學,還能教保健知識。」
「實踐課程是想讓叔叔阿姨你們也動起來,在學校里的身份是多變的,既可以是學生,也可以是老師。」林晴嵐解釋:「你們可以把自己擅長的教給同學們,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每個人都是老師。」
「比如廖叔是退役軍人,可以教我們格鬥術或者是打拳,杜姨是醫生可以教一些急救知識……」
「大家來上老年大學不是為了逼大家學習,是提供給大家一個展示自我的平台。」
「增進跟同齡人的溝通,和年輕人的交流,一起度過難忘的時光。」
蔡云云在一邊打趣:「媽,小林校長說的對。你講烹飪這麼香的課保證沒人逃課。」
「到時候我把我爸也送去學校,你給他布置烹飪作業,讓他回來做晚飯,一舉兩得。」
大家被蔡云云的話逗得開懷大笑。
常青樹大學又開啟了一項特色——交換課堂。
陸陸續續有烹飪,拳擊,養生,急救等精品課程被錄成視頻做成了免費的線上課,收穫了大批的聽眾,得到了,官方的表揚。
大家都知道那個總是上熱搜的老年大學又辦了一件大事。
網友們天天在帳號底下追更,成為常青樹大學的「雲學生」,發出來很多有趣的彈幕。
【薑還是老的辣,課還是跪著聽。】
【我80歲老奶聽了都說好。】
【我姨不愧是我姨,函數講的比高數老師清楚。】
【在工位上看完視頻,想退休的心更急切了。】
【沒有績點,不用考試,還不內卷的神仙學校竟然是叔叔阿姨們在上。】
第27章 廣場舞課直播事故
交換課堂在網上的爆火給常青樹帶來了一波新的流量。
林晴嵐的帳號粉絲也從10萬上漲到30萬。
「叮,恭喜宿主完成直播支線的漲粉,獲得幸運大轉盤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