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後山的雞養成了,雞越來越多,那不僅咱們自己每天吃雞蛋吃到飽,還能便宜些賣給周圍的農戶,等到周邊的農戶人人家裡都能養得起……也不用多,每戶能多養三隻雞,那他們或許就捨得全家每天分個雞蛋。你說,他們會不會感激你們?」
「再要是咱們圈山養雞的方法特別成功,真的把雞養得又多又好,咱是不是可以上書給朝廷?皇上乃聖明天子,說不得到時會下旨封你為『養雞官』,朝廷會把這個方法傳播出去,讓全國各地的人都把荒山利用起來,讓全國各地的雞都有盈餘……然後慢慢的,說不得家家戶戶都吃得起雞蛋。真有那一日,天下人都會給你立長生牌。」
萬商承認自己這套說辭太過理想主義,但總要嘗試一下,才知道這條路最終通向何方。
詹木舒就這麼眼睜睜看著劉大山被母親一步步說服。
他從中又學到了兩招。
一招是一定要反覆研讀歷史。其實很多事情,歷史早就給出答案了。
另一招是想要說服一個人就要從小處著眼,卻要在大處立意。養雞是個小事,但讓天下人吃得起雞蛋從而名垂千古,這就是大處立意。因為事小,很多人覺得這確實是我能做的,他們不至於怯懦。因為在大處立意,很多人會油然而生一種使命感。
萬商總結說:「我始終覺得人生處處是學問,咱們不通四書五經,沒法去朝堂上為皇上效力,但咱們用心種好每一畝地,養好每一隻雞,這也是在為國家效力啊。」
劉大山點了點頭。照這麼說,技堂要是能建好,確實可以造福很多人。
「不過想要造福他人肯定非一日之功。」萬商認真地說,「我希望大家都能多一些耐心。哪怕集大家之力,花上十年功夫,只能讓畝產穩定增加六十斤,不,甚至只有三十斤,但你要相信,在往後無數年,說不定會有無數生命靠著這多出來的三十斤糧食活命。」
萬商說起了自己的打算:「只種田這一項,我之後會通知安信侯府名下所有的莊子,只要有一人能給出穩定增產的辦法,哪怕每畝地只穩定增產十斤二十斤,我都會獎他們銀子。如果這人的身份是農奴,直接免除他們全家的奴籍,轉為佃戶。如果是佃戶,直接賞他們田地,讓他們成為自由民。同時,他們還會被邀請來技堂授課。」
「授課者都有薪資。其他的科目,比如養雞繡花等等,也都照此例去行。」
劉大山再一次看到了太夫人的決心,也看懂了這份決心。
他們聊天的功夫,詹木寶和詹權都換了一身耐髒的衣服,幫著宰豬殺羊去了。這次來莊子上,萬商只帶了一個烏嬤嬤,並沒有帶任何丫鬟。三個兒子自然也不好帶小廝。隨行的就只有侍衛。現在一部分侍衛警戒,另一部分也混到老兵中去幫忙了。
起先還有人顧忌詹木寶的身份,但見小侯爺果然沒架子,干起粗活來比他們還要利索,而且馬上要吃肉了,這是一件多麼令人開心的事啊,大家慢慢都放開了。
萬商笑眯眯地看著這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