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你要買什麼?我們這黃紙、元寶、紙錢全都有。」
「我先看看。」
劉桂苗說的是地道的滬市方言,因此女主人沒把劉桂苗當外地人。沒有亂打聽,蒼老的女人錘了錘腿,步履蹣跚的帶劉桂苗去倉庫。劉桂苗在倉庫里轉了一圈,很滿意。
「多買能便宜嗎?」
「不能。小本生意,買多少都是這個價。」
女人以為劉桂苗的多買,是從買五毛錢,增加到買一塊錢。那點量的利潤太少,不值得她為此降價。反正她家東西不愁賣,劉桂苗愛買不買。生意要黃,女人立刻興致缺缺。正準備送客,劉桂苗輕飄飄的說她全要了。
「你家的燒紙,有多少我要多少。這個算批發,你能便宜嗎?」
「啊?!!能!!」
女人先震驚,後狂喜,最後很疑惑。
「這麼多燒紙,即便批發價也要不少錢,你確定全要?」
「確定。只要你價格適合。」
接收到劉桂苗的暗示,女人咬咬牙,說了個低價。
「平常我家燒紙零售價是兩分錢一捆。如果你全要,我算你一分五一捆。」
「一分錢。」
劉桂苗繼續殺價。
「不止倉庫這些,你要是算我一分錢,以後你家燒紙我包了。每年,我分三次拿貨。年前、清明、七月七,都是有多少要多少。」
「這……你讓我想想,讓我想想。」
「好,我等你五分鐘。」
五分鐘時間過的很快。劉桂苗正在想她一會兒怎麼拉貨、賣貨,女人就領著她家老頭回來答覆劉桂苗,她們同意。
這結果在劉桂苗的意料之中。
上輩子,劉桂苗就是和她們合作,才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老婆婆姓金,有嚴重的老寒腿。他丈夫姓吳,是個聾啞人。他們有兩兒一女,全是聾啞人。為了給兒子娶老婆,金婆婆趁改革開放重操舊業,開了紙紮店。
她是私人產業,處於一個隨時可能關門大吉的情況。所以劉桂苗願意長期穩定的買貨,金婆婆一家都願意賣。哪怕價錢低的直逼成本價。有劉桂苗這個大顧客,她們一家的日子也能安穩好過很多。
劉桂苗很爽快。談妥價格,立刻簽合同。確定合同期五年沒問題,劉桂苗立刻付錢。金婆婆拿到錢,走路好像都利索不少。
「老闆,你要怎麼拿走?需要送貨,我兒子可以。他們雖然殘疾,但能幹活,有力氣。」
積極推銷,金婆婆恨不能讓她倆兒子,跟劉桂苗干一輩子。這麼大方爽快的老闆難尋。不抓緊時間抱大腿,以後可不一定有機會。
滿臉堆笑,金婆婆極力討好劉桂苗。
劉桂苗有意維護,接了金婆婆的好意。
「不用叫我老闆,叫我小劉,或者桂苗、苗苗都行。一會兒讓你家孩子都跟我走。我們去賣貨。我負責賣,她們負責幫我運貨。」
「好好好!!」
金婆婆喜滋滋,答應的超級痛快。眼圈紅紅的,金婆婆看劉桂苗就像是在看觀音菩薩。不知道怎麼感謝,她捉了家裡的老母雞,一定要劉桂苗帶回去吃。這次,劉桂苗沒要。
「婆婆,要謝我,你就幫我捉幾個小雞仔吧。我帶回去自己養。」
「行,我這就去。」
腳步輕快,金婆婆笑呵呵的出門。等金婆婆離開,劉桂苗帶著吳家三姐弟,分別推著板車,拉著滿滿登登的燒紙,直奔市里。
過年祭祖是老傳統。破四舊最轟轟烈烈的時候,都擋不住大家燒紙錢的熱情。現在管的沒那麼嚴。劉桂苗這些燒紙,幾乎是去市里走一圈,就全部賣光光。
一分錢進貨,三分錢賣出。劉桂苗這一個來回,存款直接翻三倍。賺錢了心情美滋滋,劉桂苗給吳家三姐弟一人發了一塊錢。
吳家姐弟戰戰兢兢不敢收,劉桂苗就用手語說:[工資。你們安心拿著。]
會手語的劉桂苗,讓吳家姐弟很驚喜。最大的吳瀅仗著她是女孩子,率先和劉桂苗說:[謝謝老闆。]
[別叫老闆,你們比我小,叫我姐。]
[謝謝姐姐!]
吳瀅從善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