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駕著馬車出發了,道路泥濘,拉工具的是後面跟著的牛車。雖然慢了一些,勝在穩健。
姜初轉身就開始忙碌了起來,青州城門大開,夜裡也不關了,因為有大批的流民湧來。
有的甚至連鞋子都沒有,青州修河道的事大家都是知道的,所以家鄉被淹,大家都下意識往青州來。
畢竟青州縣令是出了名的好官,而且青州有糧吃。
幸好姜初的糧庫被屯滿了,下大雨的時候,衙門的人都在冒雨搶救糧倉,還有鹽倉。這些東西,勉強夠撐一段時間。
而在姜初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聞人圖也忙,大雨一停,他就派出軍隊去救人,現在淮陽城已經擠進很多人,那些跑掉的商人。
他們的房子,鋪子都被安排住滿了人,但是,聞人圖缺糧,所以他急切的想恢復碼頭,不然,這麼多人,怕會餓死在淮陽。
而京城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的爭吵,祁先生直接在早朝的時候打了楊諳。
修河道,明明皇帝已經下令了,可是楊諳把持戶部,一分錢不掏,才造成如此慘劇。
皇帝聽著大臣們估算的人口,淮陽有可能會死近十萬人,他也有些害怕,他在史書上怕是要留下無能的一筆了。
他就怪楊諳,他是下過命令的,可是楊諳不聽。
楊諳也很後怕,這個罪名他不能背,不然遺臭萬年了,所以他推在聞人圖身上,是聞人圖不修河道,關他什麼事。
然後,早朝直接吵了起來,祁先生被楊諳的無恥言論氣瘋了,他脫下鞋子就砸在楊諳頭上。
這個早朝是以楊諳被砸暈做結束的,應該不是假暈,孟相特意踩了一下楊諳的手指,人也沒醒,頭都流血了。
才下雨的第二天,長清大師就來找太子了,他意識到時間發生了變化,但是上樑河是必須治理的,所以太子早就求得皇帝的聖旨。
調動人手去濰水了,朗州刺史周莘也主動派出兵馬拉著糧食去支援淮陽。
所以,孔能等人一到濰水附近,就發現已經有人到了濰水了,已經開始治理河道,清理淤泥了,而且都是軍隊裡面的士兵。
領頭的鄒將軍知道溫先生和莊先生是會治水的能人,立刻安排兩人去觀察。
青州來的壯漢們也加入其中,但是有了軍隊,安全得到了極大的保障。
太子在知道雨停後,也直接調取淮陽周邊的物資,就近拉去淮陽,有好多都是楊諳的人,但是楊諳現在病倒了,太子又強硬。
好多人也只能捏著鼻子送東西,但是也刻意送陳糧,舊糧,甚至有在糧食裡面摻砂石的。
然後敢這樣做的官,管你是刺史,知府還是縣令,都被先宰了,太子也毫不客氣的接手了這些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