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真受了禮,叮囑幾聲,就讓她們退下了。
阿竹去送,等回來後便在宜真耳邊低聲說,那位蘇姨娘有意示好,表示會將宋簡之身邊的事情傳給她。
宜真早就安排了人盯著宋簡之,不過身邊人能知道的到底更多些,聞言就笑了笑。
「她有心了,回頭給她送些銀子去,悄悄的。」
府上兩個通房的來歷宜真都是清楚的。
劉姨娘是宋簡之身邊伺候的丫鬟,一家子人賣身契都在宋家。而這位蘇姨娘原本是個粗使丫鬟,只是因為相貌好,才被指給宋簡之,家裡則是普通的農戶。不怪她會做出這個選擇。
阿竹應是。
第二日,宋簡之啟程。
宜真藉口身體不適,沒有去送。
府中的男主人離開,只剩下上面一個老夫人,下面一個宜真,仿佛一下子就清靜下來了。
這是一種心神上的清靜。
聽到梅兒遞來的消息,宜真深深吸了口氣,霎時間覺得這春日似乎都更明媚些了。
她起身折了枝杏花,如今開的越發絢麗了,如雲似雪,風一吹便飄飄揚揚撒了一地。
「中午讓膳房上些拿手的。」宜真笑著說,眉眼微彎,毫不掩飾的愉悅。
見她高興,一眾侍候的人也都開心起來,立即忙活起來。
「去,把屋裡裝飾都換一換。」宜真想了想,又說。
換個擺設,換個心情。
不然還跟以前宋簡之在府時一樣,想想就覺得晦氣。
就這麼著,接下來一上午,院中都忙忙碌碌的沒有停。
宜真倒是愜意,只坐在杏花樹下看書,不時捻走掉在書頁上的花瓣,本是放在身邊,可剛攢上三四片,就被風兒一吹,帶走了。
「郡主,消息傳回來了。」
不多時,阿竹過來低聲說。
宜真眼睛一抬,放下書看了過去。
「蔡家表姑娘在城外長亭相送,楊二親眼看著她把那壺加了料的酒倒給襄台伯喝下,整整三杯。」阿竹素來是個穩重謹慎的性子,可說道這裡,眼神微動,竟帶出了些笑意和暢快來。
宜真也笑了。
若說宋簡之離府,她整個人都暢快起來,那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她就是難言的歡喜愉悅了。
加的料是斷子藥,男子喝了,自此再無子嗣。
上一世,宜真不同意宋簡之納蔡靜姝入府,但之後還是為他納了幾位妾室,本意是想誕下一個孩子抱養在自己膝下,可誰知幾年下去竟然一無所獲,後來尋了大夫來看,才知宋簡之無法使女子有孕。
若非如此,她也不會過繼旁支子嗣到膝下。
大夫說是天生的,但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發現了些許線索,而後一路追查下去,就查出是蔡靜姝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