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時聽說是個頑劣的,之前在尚書房攛掇其他宗室子弟打架,被老四領回家了。
如今瞧著這孩子身形挺拔,白皙俊秀,倒還不錯。康熙先問弘時,「正讀什麼書?」
「回皇瑪法,孫兒正讀《中庸》。」弘時道。
十二歲了才讀《中庸》,進度比尚書房那幾個小阿哥慢了。
康熙又問了幾個《中庸》里的問題,弘時倒是都答上來了。
這段時間胤禛日日考校弘時的功課,以防萬一還抓了下他的騎射功夫,總算是過關了。
還沒來得及鬆口氣,就聽康熙道:「拿一幅你平日寫的字讓朕看看。」
胤禛:「……」背書是能臨時抱佛腳的,但寫字這事兒卻是真功夫,弘時那字……
皇上都這麼說了,弘時只好親自跑去書房找自己練過的字。
康熙又看向弘曆和弘晝,「你倆最近都在讀什麼書呀?」
兄弟倆異口同聲,「回皇瑪法,我們在學《千字文》和一些詩詞。」
康熙讓兩個小孩各背了一段《千字文》,又讓他倆背詩,二人沒有全背御製詩,弘曆背了一首杜甫的《春夜喜雨》和康熙的《春雪》,弘晝則背了朱熹的《觀書有感》和康熙的《玉蘭》。
倆小孩背詩還奶聲奶氣的,康熙聽著,不由露出慈祥的笑容。,
「過來,到瑪法這邊來。」康熙沖倆孩子招手,弘曆下意識想上前,跑了兩步又回去拉慢了一步的弘晝。
這一幕落在康熙眼中,老人家很是欣慰。
「你們覺得背詩有用嗎?」康熙問倆小孩。
這問題倆小孩都沒準備過,弘曆愣了下,率先開口道:「孫兒覺得背詩很有用,背的多了,以後自己就會寫了。」
弘晝跟著點頭。
康熙又問:「那寫詩又有什麼用呢?」
「寫詩可以當詩人。」這回弘晝搶先一步。
康熙被逗得哈哈大笑,又看向弘曆,這個孫兒一雙眼睛很靈,透著一股聰明勁兒,此時卻若有所思地皺著小眉頭,片刻才道:「孫兒以為,寫詩是為了記錄當下的感受和心情,而不是為了當詩人,只是有些人寫的好,就被評為詩人,有的人寫的一般,對他自己來說也是有意義的。」
康熙聞言微微挑眉,看了眼胤禛,「瞧瞧,弘曆這孩子說的多好。」
胤禛忙謙虛道:「不過是稚童之言罷了。」
「稚童便能有此見解,長大後更了不得。」康熙說著又看向被誇得有點臉紅的弘曆,「弘曆啊,這是你自己想的,還是有人跟你說過類似的見解?」&="&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