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讓我告訴賀叔叔,我們家要六隻小雞崽。」長栓抓著褚歸的衣袖,生怕辦壞了彭小燕的事。
褚歸揚聲轉述了長栓的原話,賀岱嶽答應了,長栓方鬆開手心裡的布料。
賀岱嶽去了老院子,楊桂平下地了,他又尋到地里。楊桂平作為村長,從不搞特殊待遇,該下地下地、該幹活幹活,跟普通農民一樣。
田裡的秧苗度過服苗期,於風中揮舞著綠油油的細葉,楊桂平彎著腰檢查蟲害,他是種了幾l十年莊稼的老手,經驗豐富,眼睛一瞅一個準。聽見賀岱嶽叫他,楊桂平涉水上了岸。
淌了淌小腿的稀泥,楊桂平解下腰間的菸斗,卷了截菸葉點燃,他
表情愜意地抽了一口,慢慢消化賀岱嶽的籌算。
養殖場的規模不同於自家的小打小鬧,賀岱嶽計劃首批先養上二十隻,等摸索清門道了,再追加二十隻。 ?,?
二十隻聽著多,平攤到村裡的戶頭上,每戶不到一隻,因此楊桂平稍一思量便同意了。
種蛋跟抱窩雞好找,村里幾l十戶人家,總能湊齊的。
二十隻雞保守估計得準備四十個種蛋,楊桂平負責通知村里人。既為養殖場,自是不能讓賀岱嶽自掏腰包,他讓王成才算了下,一個種蛋記兩個公分,每家上限十公分。
「對了,村里人托我問你個事。」楊桂平磕了磕菸斗里的殘灰,「他們有幾l戶想自己養豬,你看行不行?」
賀岱嶽提出辦養殖場,村里人以為他少說得養個幾l十頭豬,滿懷期待地盼著坐享其成,結果轉眼四月底快五月,一年度了二分之一了,養殖場的豬攏共才十四頭,抵不上往年全村加起來的數。
某些人一琢磨,刨除年底的任務豬,轟轟烈烈地辦養殖場,他們的光景怎麼竟今不如昔了?
找楊桂平提意見的全是村里數一數二的勤快人家,他們倒不是胡攪蠻纏,誰辛辛苦苦不是奔著過好日子。
他們想養豬,完全是因為有那個能力,與賀岱嶽的養殖場互不相干,楊桂平沒立場反對。
「行啊,為啥不行!」賀岱嶽百密一疏,他光顧著他的養殖場,讓村里人受了誤導,「怪我考慮不周。」
「哪怪得了你,建養殖場確實是你提的,但你從頭到尾說過不讓他們養豬的話沒?」楊桂平是非分明,原因各自心裡清楚,若真是賀岱嶽的錯,那些人早吵吵了。
養豬耗時耗力耗糧食,賀岱嶽擔了所有風險,不求他們感恩戴德便是賀岱嶽人格高尚了。怪他考慮不周?楊桂平沒那麼糊塗。
他們願意養養吧,反正不占村裡的資源。楊桂平重新將菸斗掛回腰間,鼓勵賀岱嶽放開膽子去做,用他自己的話說,不成還有萬里大山,過年少不了一口肉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