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岱嶽之所以在教授那耽擱了那麼久,為的便是親眼驗證豬飼料的效果是否真的那麼誇張。
可惜配方保密,賀岱嶽拿到手的是多次實驗改進前的,不過有總比沒有強。
「學校養了十幾種豬研究選育,教授說下半年送我一對小的。」賀岱嶽肉眼可見的開心,「我這次出去得太對了。」
「村里沒河,水葫蘆你要怎麼種?」為賀岱嶽高興的同時,褚歸不能忽視現實的困境,「難道種公社的河裡,定期打撈運到養殖場,未免費事了些。」
「不種河裡。」賀岱嶽思考過了,水葫蘆長勢快歸快,但按其繁殖習性,若不加以控制,將來恐怕會泛濫成災,「我看了種在河裡的狀態,感覺不行。」
河流之間是連通的,水葫蘆的種子極易隨處傳播,且雨季漲水風險更大。
外省養殖場接待賀岱嶽的人張口閉口全是水葫蘆的優點,對於賀岱嶽的話不以為然,全國各地都缺飼料,水葫蘆自己傳播省得他們找種源了。
賀岱嶽眼光長遠,他打算在村里挖個水塘,既能養魚又能種水葫蘆,一舉兩得。
「你記得黃泥坳不,上輩子你和我割麥子的地方,那有個小水潭,而且離河溝不遠,挖水塘最合適。」
水塘一天兩天是挖不成的,在此之前,賀岱嶽將向郭書記闡明水葫蘆的隱患,申請租借公社其他生產隊的魚塘進行種植。
一次外出明確了養殖場未來兩到三年內的清晰目標,賀岱嶽很是滿意,回了村行李箱一擱,立馬去找了楊桂平。
郭書記對賀岱嶽說的水葫蘆充滿了興趣,當即通知生產隊有池塘的隊長到公社開會,提交申請與簽訂租借協議前後不過隔了三天。
賀岱嶽電話聯繫外省養殖場拉了一車水葫蘆種苗,分別投放至各生產隊魚塘,引發了許多人圍觀。
投放初期,賀岱嶽每天在魚塘之間輪流巡視,褚歸好奇有沒有人偷,一車水葫蘆平均到十幾個魚塘,被偷了應該挺明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