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了或者是提前做了什麼,反而稱不上弱點了。
魏家不會在子彈徹底做出來前,與她反目成仇,知曉這點就足夠了。
施元夕睜開眼,眼中已經重現了清明。
按照常理來說,她此前做出的事情已經足夠多了,現在這等情況下,也確實該消停些。
盯著這個東西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就算是她什麼都不做。
等到東西製成,將要運送至邊疆時,也必然會有人按捺不住,對這些東西下手的。
真到了那時,東西是丟了還是被人給毀了,按說也都跟她沒什麼關係了。
此刻不輕舉妄動,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可是,她就不是一個會按照常理來做事的人。
她也沒有真正打算,將這些東西,就這麼獻給了魏家,給那魏昌宏。
武器設計出來,到了最後,其實有利的是整個大梁。
而此刻誰拿到這個東西,占據的也不過是一時的先機,但對於政客而言,便是什麼都比不得占據先機重要。
而這個先機誰人能占據,最終還是掌握在了她的手中。
何況……
她鋪設了這麼多,又費盡心思進入了兵部,所為的,可不是給魏家造武器那麼簡單。
這些年,因為嚴廣海在邊疆得勢,也逐漸影響到了兵部之中,是以兵部的情形,許是比那翰林院還要糟糕。
也就是說,裡邊絕大部分都是魏家的人。
她來都來了,不得給整個兵部送上一份大禮?
那天以後,施元夕對外一直表現得尤其乖順。
每日裡除了去國子監,便是去往兵部。
兵部錢侍郎對火銃了解最多,也是與她來往最多之人。
有孫侍郎的前車之鑑在,錢侍郎半點都不敢忽視她,在她進入兵部後的第一天,就給她看了圖紙和他們目前做出來的半成品。
施元夕只看了幾眼,就指出了其中的問題。
錢侍郎就在旁邊看著,她確實沒有藏私的意思,在她的點撥之下,困擾了兵部許久的東西,終是得到了解答,改制火銃之事,再次運作起來。
除此以外,子彈的研製,也已進入了章程。
整體看來,除了朝上仍舊波譎雲詭外,兵部一切進展順暢。
施元夕從宮中回來以後,也並沒有私底下見過任何一人,甚至在國子監內,都對徐京何多有迴避。
這等情況,一直延續到了春闈放榜當日。
因為眼下朝中有著太多的事情,今次的春闈放榜,實在算不上熱鬧。
但有趣的是,施元夕從國子監內得知,本次春闈的前十名,似乎極具含金量。
朝上爭鬥兇猛,她得了甲優評分的文章,朝中臣子都曾看過。
卻沒想到,此番的春闈前十,文章皆不輸於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