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更有那麼幾位,所作文章格外老練,不光文采斐然,所寫內容更是獲得了一眾國子監學正的誇讚。
策論一項上,施元夕確實弱了些許,其主要原因也是在於,她在現代最後的那幾年裡,都投身於高科技和武器研究中,國學之上未再進行深造。
且她越到後邊,思維越是跳脫,很難寫出合乎規制的文章。
反而是在現代那般自由的環境下,自由散漫地生長。
是以科舉里有人的文章勝過她,在她看來也是很正常的事。
不過比之這個,更有趣的是這些學子的出身。
今次前十名中,有至少六位出身於寒門。
也就是說,各大世家,尤其是魏家耗費了諸多精力後,能夠進入殿試的,也沒有幾人。
這便是肅清科舉舞弊弊端後,所得到的結果。
京中對此熱議不止,連施元夕所在的兵部,都有人談及此事。
施元夕只是在兵部歷事,如果沒有特別宣召的話,是不需要去早朝的。
她聽聞旁邊的人熱議時,也幾乎不發表任何的見解,只做自己的事。
就在這等情況下,朝中開展了殿試。
殿試當日,除了皇帝和朝中重臣外,還傳了許多的國子監生入殿內旁聽,入殿的名單中,施元夕赫然在列。
能夠在殿試上旁聽的,都是國子監內品學兼優的學子,施元夕入國子監不到半年,就已至甲三級,自然是可以去的。
當然,也不排除是底下的人,刻意將她的名字加上去,其目的……自然是為了討好魏昌宏。
總歸,施元夕就在這等情況下,再次入了宮。
入宮當日,逢著國子監沐休。
天氣徹底轉暖,施元夕也換上了輕薄的衣裙。
衣裙是淡淡的紅色,胸前繡了些漂亮的圖案。
只這身衣裙,乍看之下,似乎沒什麼不合理的地方,等到入了殿內後,跟在了施元夕身邊的宮人才反應過來……
這衣裙的顏色和樣式,與大梁的官袍很是相似。
但也只是相似,到不得完全一致的地步。
何況施元夕頭上還挽著髮髻,戴著釵環,走在人群里,也是格外好辨認的。
來得較早,殿試還沒有開始,各大臣都分散在了各處。
施元夕沒有跟這些官員交談的意思,而是在殿內環視了一圈,隨後緩聲同身側的宮人道:
「怎不見魏大人?」
「我有要事要稟報給大人,煩請替我通報一二。」
那宮人聽了以後,不疑有他,當即應了下來,轉身出了大殿之中。&="&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