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孟琅也受了黨爭的波及。有御史彈劾他的長史之位得來不當,又說他缺假太多,辦事怠惰,又說他大權獨攬,欺上媚下,這其中大部分內容不實,但說的人多了仿佛也就成為了事實。孟琅起先天真地相信清者自清,如今他也不得不上奏為自己辯駁。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他的奏摺還沒寫好,朝廷上又湧出一大堆人開始讚美他,說他如何率領孤軍馳援信關,說他如何孝順操持家事,說他如何才情卓絕為人正直,甚至有人誇耀他小時隨父親出使仙鶴就顯露出神童的跡象,用機智的言語為徐風謀得了仙鶴的好感。
最終,孟琅發現他根本不需要發言,這兩幫人只是需要一個名頭吵起來罷了。
這令他感到十分混亂。他不堪忍受喧囂的輿論,告假還家。有趣的是,一旦人們確定他短時間不會再回丞相府,他們便立刻轉移了攻擊的目標。這群人就像啄木鳥一樣一個一個對準朝廷上的各位大臣,誓要把他們從自己的位置上揪下來。
閒在家時,孟琅試圖調解孟瑗和孟瓊的關係。但無論他用什麼辦法,都無法說服這兩人其中的一個去見另一個。這一對雙胞胎的關係似乎已經降到了冰點,無論如何也無法挽回。
他又試圖帶母親出去踏踏青,讓她開心一些,可徐靈郡主終日抱著孟璋小時候穿過的衣服呆在屋裡,反覆喃喃著一些早已逝去的往事。
孟琅不禁感到灰心喪氣,他坐在自己的屋子裡,頭一次覺得什麼事也做不下去。他開始前所未有地思念父親,如果父親在,家裡一定不會是這個樣子。
這時候,孟誠仍在義關與長明使者周旋。他越來越相信議和沒有希望,長明不過是在拖延時間等內亂平息而已。他令使者晝夜趕回廣野,讓徐風做好開戰的準備。然而,他沒有想到那個使者根本沒能回到廣野,他在輝王的領地內失蹤了。
於是,戰爭爆發時,徐風王和大多數朝臣沒有一絲準備,他們中的許多人都以為和約早已簽訂。長明此次舉兵二十萬,可謂來勢洶洶,岳度時勉強填入邊關的五萬人根本無法與之相抗。朝廷急調北邊三王和南方四位王子出兵救援,且令岳安國和七王子帶精兵十萬救援。
這次,七王子又是主動請纓。他在廣野呆了幾個月就忘記了打仗時的辛苦,只記得回來時的風光和豐厚的獎賞。況且,他心裡覺得現在天氣暖和,自己又去過一回邊關,肯定不會再像上次那樣狼狽。除此之外,太子也使勁攛掇這個弟弟去打仗,因為他不想這樁苦差事輪到自己頭上。七王子年輕氣盛,被哥哥幾頓夸,就又去了。
儘管準備不足,徐風這次的表現還是比上次長進多了,這都多虧了岳度時力排眾議的一系列舉措。余太尉一派的氣焰不由得收斂了許多,就在雙方似乎要開始齊心協力應對戰爭時,三王叛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