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哀泣如今的朝廷實在太陌生。她活了六十幾年,還從沒見過朝廷一下子出現這麼多生面孔,其中的許多人她從未聽說過,根本不知道他們的品德如何,才能如何,而被這些生面孔趕走的卻是一些出自德高望重、聲威顯赫的家族的人。這些家族可都是徐風的棟樑。
她還哀泣自己從沒聽過這樣奇怪的事情——把保護徐風王的禁軍和中尉調走去打自己的叔叔。這些人可都是徐風的精銳,他們應該被用在最重要的地方,而不是充當押送士兵的看守!
她最後哀泣自己的失職。她向先王懺悔自己未能好好教導徐風王,以至於他不僅對朝廷失去了控制,還破壞了先祖定下的條條金科玉律。
徐風王雖然已經年近四十,在哭泣的太后面前卻像個手足無措的孩子。他慌不擇言地向太后發出各種保證,好不容易才將這尊大佛送走。
那之後,徐風王心裡起了一團無名火。他突然覺得自己曾經的老師一點都不可信了。這段時間他給了岳度時毫無保留的支持,可這位老師卻似乎沒能使任何問題得到緩解。徐風王開始感到厭倦,但他不願意跟自己的老師起衝突,本能地,他選擇了一個代言人——御史大夫。
無論朝廷的局勢如何變化,率領援軍的人選都必須儘快確認。既然御史大夫不願讓自己的獨生子離開廣野,岳度時就必須在兩天內找到一個使雙方都能滿意的新人選。但他已經將徐風的老貴族得罪了大半,要再找到合適的人選談何容易。這個時候,孟琅隱隱地有了一種感覺。他覺得,他該站出來了。
論門第,他母親是徐風的長公主,他父親是徐風的公侯;論才能,他文通琴棋書樂,也曾帶兵打仗;論威望,他的兩個兄弟都與禁軍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因此,他是能最快使得兩派達成一致的人選。
孟琅向岳度時表露了自己的意願。岳度時並不願意讓孟琅去,因為他再找不到一個人能像孟琅那樣快地處理各種文書,記下各地的黃冊名錄,而且沒有一點失誤。孟琅是他在朝廷上最信任的人,也是他最得力的助手,假如岳度時失去孟琅,就無異於失去了一條手臂。
但岳度時也明白,眼下最重要的是趕緊平定三王之亂。
孟琅自請帶兵在朝堂上引起了一些震動。人們沒有想到他會應下這樁苦差事,但人們也沒有理由阻攔他——誰願意去應付那些不得不用繩子拴著的強征而來的士兵?誰願意跟那些禁軍背後的世家大族結仇?誰願意跋涉數百里去往危險的戰場?那裡可是有三王的三十萬大軍。
孟琅很快獲得了任命。他帶著那一萬多人離開廣野時有許多大臣來送行,不管政見之別,年齡長幼。這些人知道,他們把孟家的最後一個兒子送上了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