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琅的離開讓他們想起了正在義關戰鬥的孟誠和已經戰死的孟璋。突然間,人們記起了孟家的貢獻,忘記了那些陰險的流言。畢竟,誰能指責這個父子四人全上了戰場的家族?誰能懷疑他們對徐風的忠心?
岳度時千方百計也無法平息的那些流言因為孟琅的請命忽然消散了。不過,孟琅並不知道自己離開後廣野發生了什麼,他一心一意地趕往戰場。
孟琅雖然身份最尊貴,卻從未叫過苦,因此,那些禁軍也不自覺地收斂了些,不敢抱怨路途的辛勞。又因他把自己的衣食分給了那些窮苦的士兵,與他們同吃同住,那些滿懷怨恨的士兵的敵意也減輕了許多。
儘管如此,一路上還是有不少士兵逃跑。正當孟琅頭疼的時候,冬子——就是個在江縣隨他去信關的粗眉漢子,獻上了一個計策。他勸孟琅將五個士兵編為一組,假如其中一個士兵逃跑,其他四人都要處死。這原本是官府追討租稅的方法。
離開信關後,冬子作為有功者回了廣野,成了一名百夫長。孟琅未曾料到會在這次出征時再遇見他。起初,他覺得沒必要殺死那四個無辜之人,但冬子說,要是他不這樣做,逃跑的人壓根不會減少。
孟琅不信邪,可冬子不幸言中。逃跑者不僅沒有減少,甚至大大增多了,因為剩下的人為免受罰,常常跟著要逃跑的一起走。
於是孟琅同意了冬子殺人。
這個有著兇悍眼睛的漢子一隻手按住人的腦袋,一隻手從背後抽出朴刀,往下巴下一滑一拉,血就噴涌而出,人抽搐著,發出了雞叫一樣的聲音。冬子把還沒死透的人往地上一推,就去殺下一個。這恐怖的景象不斷上演,深深地銘刻在了每一個觀看者的心中。自然而然地,他們也記住了觀刑的孟琅的表情。
孟琅平時臉上的表情總是很溫和,但在行刑時,他的神情卻很冰冷。他不笑,也不恐懼,也不厭惡,他臉上什麼表情都沒有,黑漆漆的眼睛直勾勾地盯著一個接一個被割斷脖子的人。那神態讓人不寒而慄,即使當他再次微笑時,士兵們也無法忘記這種恐怖的感覺,他們不由自主地開始敬畏孟琅了。
孟琅不僅同意冬子處死逃跑者,也開始鼓勵告密。告密者,不必死。自此,逃兵終於減少了。然而,孟琅曾獲得的寒門之兵的愛戴也蕩然無存。「偽君子」,他第一次聽到了這樣的指責。儘管冬子源源不斷地把那些非議他的士兵的名字送到他面前,孟琅卻沒有任何動作。
「讓他們罵吧。他們的同伴被我殺死了,難道還不能發發牢騷嗎?」孟琅這樣對冬子說。事實上,他覺得挨罵能讓自己好過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