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不敢跟晏九黎正面衝突,眼下唯一有實力跟晏九黎抗衡的人,只有凌王。
他一直不放棄說服凌王,想挫一挫晏九黎在朝中的氣焰,讓她收斂一點張揚跋扈的作風。
可凌王總是無動於衷,這一次也不例外。
聽到賢王言語,他平靜地開口:「本王最近得到了一些消息。」
賢王皺眉:「什麼消息?」
凌王負手望著已經走遠的晏九黎:「京城外最近興起一股流言,說長公主才是真命天女,她心懷天下,愛民如子,承天命撥亂反正,肅清朝中奸臣,以女兒之身行天子之事,是齊國振興的祥瑞,是天下百姓的福祉。」
賢王愕然,隨即臉色一沉,冷嗤道:「真能扯。」
武王皺眉:「應該是有人操控吧?」
賢王贊同:「定是她故意命人散布出去的謠言,想要人心所向,再奪取那個位子。」
「不管是不是她散布,此次造成的影響都很大。」凌王眉心微擰,顯然沒有想到這一出,「長公主暗自資助寒門學子,贈送筆墨紙硯,賑濟一些貧苦百姓銀兩……學子們大為感動,寫文章歌頌她的功德,說她力挽狂瀾於敗軍之際,以一介女兒身擔起了兩國和平的重任,心性堅韌強大,是天下人都該敬仰的長公主。」
「而平民百姓則稱頌長公主有仁善之心,心懷蒼生,憐惜百姓,功德無雙,且歌頌之人眾多,傳播很快,根本查不出源頭出自何處。」
賢王一驚,顯然沒想到晏九黎手段這麼厲害,靠收買寒門學子和貧苦百姓來籠絡人心。
沉默良久,他冷冷一笑:「看來是有預謀的想扭轉口碑,只是不知她往外掏了多少銀子。」
長公主去齊國為質,是天下皆知的事情,想否認都否認不了,且還是在顧雲琰敗軍之後。
七年之後回來,京城無一人稱讚她的功勞,全是拿她的清白說事,而同樣一件事,因為所處立場不同,自然看法不一樣。
長公主清白還在不在,百姓並不關心。
百姓受過戰亂之苦,對戰爭有著根深蒂固的恐懼,只要重點強調長公主的功勞,強調長公主為了齊國的和平,在西陵遭受的苦難,百姓自然對她感恩戴德。
如果再有人花銀子籠絡民心,更事半功倍。
賢王良久無言。
雖然心有不甘,可他不得不承認,他真是對晏九黎佩服得五體投地。
原以為控制了皇上,她會直接篡位,到時他們三位王爺就有了名正言順的藉口,以「勤王保駕」為理由,順理成章地參與奪位之戰。
沒想到她……
賢王轉頭望著眼前莊嚴巍峨的大殿。
有資格進入大殿議事的大臣那麼多,其中不乏皇親國戚,當真就沒人能阻止晏九黎的所作所為?
「七妹確實聰明。」凌王語氣沉穩,轉身往外走去,「軟禁著皇上,卻又不一直軟禁皇上,有些旨意只要大臣們反對,她就把皇上放出來親自下旨,可見她一來不想再跟大臣們正面起衝突,二來皇上必定還有致命的把柄握在她手裡,這個傀儡當得不一定是心甘情願,但絕對無可奈何。」
賢王收回視線,不無憤怒:「我們就這麼眼睜睜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