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有人喂,無論是否在貓科食譜範圍內,天麻都會吃上一口。
天麻如今處於換毛季,褚歸摸了它兩把,捋下的浮毛輕飄飄攏成一團。天麻渾不在意地甩了甩尾巴,空氣里的飛舞的貓毛肉眼可見。
「你個蒲公英。」褚歸卡著它腋下將其抱到屋外,賀岱嶽正做飯呢,別待會兒L貓毛飄到菜里了。
「什麼蒲公英?」潘中菊進院便聽到這麼一句,注意到菜畦里的草木灰,她彎腰看了看,「白菜長青蟲了?」
「對,岱嶽下午發現飛蝴蝶了。天麻掉毛太
厲害,我說它像個蒲公英,蒲公英就是地丁草。」地丁草是困山村當地的叫法,褚歸轉換了一下,潘中菊立時明白了。
蒲公英春天開黃色小花,植株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癤的功效。褚歸在院子裡曬了些,花盤上的種子自帶白色絨毛,聚集成球,風一吹四處飄散,的確跟天麻掉毛有幾分異曲同工之妙。
驚蟄前村里人常挖它用來煮湯或者涼拌,驚蟄後則停止使用,據說是有毒,但其實不然,褚歸推測是驚蟄後蒲公英進入盛花期,有毒的傳言是出於對種群的保護。
否則一年到頭不停地挖,來年吃什麼?
潘中菊坐著脫鞋,蒲公英天麻蹭了她一褲腿的毛,待她洗過手,褚歸指著桌上特意為她留的三月泡讓她吃。
「你不說我差點忘了!」潘中菊拉過剛背回來的背簍,拿出一個芋頭葉裹著的東西,裡面赫然是她精挑細選的三月泡,跟賀岱嶽摘的一樣紅,「滋味兒L挺好的,只是沒岱嶽摘的大。」
「謝謝伯母。」褚歸心裡一陣熨帖,三月泡並非多稀罕的玩意兒L,難得的是母子倆寶貴的心意,若不是真的對一個人好,怎能做到事事惦記。
背簍下面裝的箭竹筍,四月份的春筍出土後迅速朝天空猛竄,潘中菊約著吳大娘她們下了工去竹林,半個多鐘頭拔了一大捆。
將三月泡遞給褚歸,潘中菊進廚房拿了支筷子,她用筷子纏住筍尖使勁往下絞,一根竹筍就剝好了,省時省力又不傷手。
褚歸搬了凳子幫忙,潘中菊稍微指導了兩句,他很快領悟要點,纏尖、下絞,脆嫩的竹筍完美脫殼。
困山村的竹筍大致分兩類,個頭粗壯的毛竹筍,細而長的箭竹筍,兩種口感風味略有不同,相較於毛竹筍,箭竹筍更為細嫩。
剝好的箭竹筍食用前需要經焯、泡的步驟去除苦澀味,頭天晚上處理的竹筍,褚歸到次日中午才吃上。
醬色的油燜筍入口第一感覺是嫩,伴隨著牙齒的咬合,濃烈的鮮味在口腔之中迸發,香氣滾過喉頭,返上一股回甘。
賀岱嶽捨得放油,做出的筍賽肉香。